首页 >> 学术动态

《上海教育科研》期刊组稿会顺利举行

撰稿人: 日期:2021-12-28 浏览量:4717

 

20211122日上午,由《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研部与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杂志组稿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文科大楼201会议室举行。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一行五人受邀到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学前教育学系姜勇教授,以及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张丹副教授,青年教师代表杜明峰博士和李栋博士及10余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出席会议,会议由李政涛教授主持。

 

杂志介绍

主编汤林春与副主编张肇丰就《上海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期刊定位作了介绍,并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向在座师生介绍与杂志的渊源时,李政涛教授提到,“《上海教育科研》滋养了我个人的学术成长。”他认为,《上海教育科研》不仅是上海的教育科研,也是长三角的教育科研,还是中国的教育科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很大贡献。《上海教育科研》是中国与上海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天气”与“地气”的结合,是以科研为根基服务教育改革,是有活力、有思想、有研究含量的期刊。他十分赞同《上海教育科研》的办刊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

 

学术研讨

与会专家针对当下的研究热点各抒己见。李政涛教授认为,做研究要把握前沿、趋势和热点。他通过学习近两年密集发布的国家重大红头文件,领会国家重大会议精神,阅读国内知名期刊近五年目录,了解各个领域和学科代表人物动向,关注各学会年会和专题论坛,分析全国教育规划办和上海市哲社办年度课题立项情况等途径,发现目前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呈现五个热点:高质量教育体系、智能教育、未来学校、治理体系和五育融合。

 

彭正梅教授对《上海教育科研》的转载量、期刊定位、审稿效率等给予肯定。同时他提出,国际化才是现代化,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在不丧失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全球能力。他建议,未来《上海教育科研》可以加强基于海派文化走向的国际化研究,进一步沟通理论和实践、国际化和本土化。

 

    姜勇教授提出要建立“海纳百川,中国气象”的中国教育科研,建立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学派很重要。除了借鉴国际研究外,还需要同时转变视角,从以往的“仰望”国外,转为“俯拾”国内经验,建立中国学派的理论、学校、教材和媒体资源等,最终向外输出中国话语与经验。

张丹副教授十分赞同“好的文章是打磨出来的”这一说法。但她认为,在论文写作中面临国内与国际话语方式转变的困难,这导致双方难以分享彼此良好经验。她希望期刊能够提供以国际话语方式进行交流的平台,提出借鉴国际经验时要把握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切性,她期待青年学者通过学术表达形成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

李栋博士表示,尽管期刊生态评价面临挑战,但《上海教育科研》仍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追求,非常有魄力,并建议未来可以考虑三类组稿专题:“双减”政策下的区域改革实验;对劳动教育实际落地情况的思考;在时代背景下对原有经典问题的新思考。

杜明峰博士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是非常不容易撰写的,因此如《上海教育科研》这般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平台非常难得。

 

汤林春主编对教授和青年教师的建议给予了回应。他希望能够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力量,将建立中国学派作为期刊发展的方向,融合东西方各自的优势形成话语体系,聚焦热点问题,最终达成“海纳百川、中国气象”的目标。

 

吴宇玉副主任表示,《上海教育科研》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杂志长期积淀的口碑和影响力依然稳健有力。她非常欢迎教授们回到作者队伍,也期待青年学者加入作者队伍。未来,期刊将致力于打造专业研究者学术作品发表的优质平台。

 

论文点评

编辑部老师们对参会研究生提交的论文逐一进行点评,从审稿人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并与作者们就文章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互动研讨。

针对几篇文章的共性问题,编辑老师们指出,论文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题和重点,结构要具有逻辑性,在此基础上尝试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者角度创新等;投稿论文既要有理论立场,也要有对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在对策论述部分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此外,编辑部老师们提醒大家在论文撰写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