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新课程“情归何处”?——长三角黄浦教育论坛一览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9-26 12:38:00 人气:

2011年9月15日,上海市大同中学四楼演讲厅内济济一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四地共28个地级市教科研院所(中心)作为长三角教育科研合作共同体理事成员,前来参加2011年长三角黄浦教育论坛暨征文颁奖大会,来宾约250人。

上海市教科院陈国良院长到会致辞,认为按照中央的部署,长三角合作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而我们中小学领域的合作已经率先发展。

“黄浦教育论坛”和“黄浦杯”的征文活动已进入第八年,是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和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联合创立的一个品牌活动,每年一个主题,以征文形式把长三角的教育科研人士、教师凝聚在一起。黄浦区教育局每年资助经费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普教所和杂志社设计策划,长三角城市群教科院所共同组织实施,这个“半官方”、“半民间”的活动,为一线教师成长和教育改革深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次黄浦教育论坛,围绕着新课程和教学改革,以“新观念,好实践”为焦点,探讨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将新观念转变好实践的问题。

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报刊社的林清华副主编首先作了题为“课改十年——反思与评价”的专题报告。作为一直审读报刊文章并从中选出重点资料做汇编的专家,林主编的报告信息量大、有新意、引人深思。他首先从学生主体性得到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有明显增强、大课程观正在确立等三方面总结了课改的成绩。而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就理论方面来说,有课改的理论基础不清等问题。就实践层面来说,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2、教学方式机械化;3、教师指导作用的缺位;4、教学回归生活;5、学生两极分化;6、教材衔接。

接着,普教所课程室的夏雪梅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向来宾展示了如何分析和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实施程度。这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首先,观摩一节小学四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录像,执教者是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小学唐老师。在观看录像期间,举办方穿插了与会者和研究团队互动的环节:会场的墙上有展示板,在展示板上的两个笑脸处,听课代表在观课后,把写有肯定意见的红纸或是建设性意见的黄纸贴在这个区域。

录像结束后,20分钟茶歇的时间不仅是放松休息的时间,更是大家讨论、互动的过程,笑脸墙上贴上去的近百张纸条,将大家对这节课的感想展露无遗。每个人都从已有的观念和视角对这堂家常课进行了评点。夏博士的三个研究团队——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上海市普陀区晋元初级中学和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的数学老师,运用他们研制出的“课堂教学革新表”的工具,对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新课程要求的程度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测评。他们的测评突破了传统上对一节课整体的评价,将关注点落在新课程要求向具体教学行为的转化上,并运用课堂上可观测的行为指标和课前课后的一组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分析教师的教学,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进从一个个具体行为出发,更有针对性。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让他们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分析自己的课堂本质的研究者。

在这两个环节后,夏博士找了现场刚刚贴出的几条有代表性的意见,对同一位教师的同一节课中的合作学习,大家的意见竟截然相反,有的认为课堂合作学习很有效,有的则完全否定了合作学习的作用。这个内容体现出研究者现场收集信息,做研究分析用的味道,而现场分析的结果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张肇丰对展示活动做了总结,指出了两个基本特点或优点:一是展示的成果本身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有东西可学;二是交流充分、参与面广,能启发思考。

黄浦区教育局王伟鸣局长,介绍了黄浦区近三年实施“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思考和实践。之后,三名“黄浦杯”征文获奖代表围绕数学教学进行交流,有共性,但又各具特色。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的金奕老师以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过程,以及梳理、提炼自己在几何教学中开展“猜想”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线索;南京市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冯怀勇老师以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引发“教学三思稿”的探索过程为线索;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胡乐雅老师则以“相异构想”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为线索。他们的发言聚焦凝练,赢得了到会代表的肯定。

会议中专家和教师提出的观点被新华网长三角频道、《新民晚报》、《新闻晚报》、《文汇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并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