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4-12-2 10:26:00 人气: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杨小微


摘要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政策层面由效率优先式重点发展转向公平导向下的均衡发展,在实践层面则由普惠式均衡转向优质均衡,与其相关的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师资交流和质量监控等机制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十多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推出的委托管理、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或一校多校等多种路径和方式,也因其各自的特征和效果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力,其中集团化办学战略触及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尤其值得关注。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并致力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作者以杭州市江干区在“名校集团化”探索的基础上创建“新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以及亲身参与该区“凯旋教育集团”建设的经历为例,阐述了以集团化办学战略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与可能,以及经由体制机制创新走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区域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机制 集团化办学

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移带来的复杂效应,在上海表现得更加突出。作为人口导入最密集最持续的区域,除了众所周知的浦东新区,还有以发展物业为主要特征的闵行区。从海外及内地外省来上海的各类人才,很多都带着学龄期的孩子,到闵行买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因而,闵行区每年都会新增8000 名中小学生,每年要新办多所新学校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由于外地来上海的人才对孩子教育需求很高,因此闵行区教育局在新办学校的时候,往往将“新校”办成某个知名度高的优质学校的新校区,比如像闵行区实验小学、明强小学等这些百年老校,就成为不断新增校区的学校。家长能把孩子送到有名校头衔的学校去,当然很高兴,但这些名校却日益感觉到压力和负担的增大。闵行实验小学从2004 年以来,每4-6 年新增一个校区,现在已经是一校4 区,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如果照这样扩展下去,很快就会不堪重负,因而他们正面临一个选择:是改变以往体制走集团化办学的新路,还是继续以平面扩展的方式扩张下去?上海市教委近期发出信号:在基础教育领域将启动学区化集团化发展程序,这是否意味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曙光初现?

... ...

点评:探寻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机制
——以集团化办学为例
嘉义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发展研究所教授 黄月纯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事先已经拜读过杨所长的大作。前天下午基础教育颜处长向我们报告过满足随迁子女入学的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政策。我觉得小微所长发表的主题——“办学集团化”可能是这一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委托管理”与“一校多区”、“一校多校”等政策也是为了满足上海市不断增加的外来人口的需要。在台湾这是梦寐以求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台湾小孩子越来越少。如果一个学校有200班的,每班2.5个老师,就是增加500个老师,那我们在台湾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奇迹。在2006年台湾出生儿童只有16万。近一两年台湾出生率更是在世界倒数第一或第二徘徊。50年前即1964年我出生那一年,全台湾的出生人口是42万,现在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所以,如果2006年的16万是最低的话,等这些孩子18岁上大学,不用教育部长说160所大学中会留100所,自然就会只剩100所,我们这些人都会退休,或者说没有工作了,因为学生越来越少。

杨所长给我们看的是,如果有一天学生非常多的时候如何设立学校容纳这么多儿童。这有几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是“托管”,把这些比较薄弱的学校让一些优质的学校来带,叫做母鸡带小鸡、大手牵小手,变成一种牵手的效应。第二种策略是“名校集团化”,就像挂上一个LV的牌子,可能不是真的LV的皮包,但挂上一个LV的牌子,就是名校,大家都LV的话,就是“名校集团化”,学校就提升了。刚才陈教授报告的“高中职优质化”,如果到台湾去看,一些高中职学校的门口一定要挂上名牌效应,就是被教育部评审为“高中职优质化”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要挂上这样一个红布条,要不然家长不信。所以名校集团化也是相当好的一个策略。杨所长对这种名校集团化一个很好的名称,称之为小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大家一起坐电梯从一层楼到高层楼,叫“乘电梯效应”。第三种策略是“一校多区”或“一校多校”,叫做航空母舰式的学校。航空母舰式的学校是一个学校再生出好几个学校,但不是什么集团,每个学校的名称相同,只不过在不同的区,叫做“一个再生好几个”,被称为“孵化效应”,我觉得你们名字取得让人很容易记,理论都很实物化,让人耳目一新。

这三种策略都是为了满足学童增加的政策,如果有一天台湾学童增加而需要增加学校的话,希望来到上海请教杨教授和上海当局。

有几个问题请教杨教授,第一问题,“委托管理”是属于政府向优质的教育中心或学校购买服务拯救薄弱学校,帮助他们管理改善,这是不是有一个年限,万一托管年限到的时候该怎么办?第二个问题关于名校集团化,如果大家都挂了LV的牌子,那就都是名校了?杨所长论文说有30%学校没有挂上名校的牌子。没挂上名校的学校应该怎么办?他们是不是很可怜?或者让他们全部挂,全部挂上名校集团,大家都属于各个名校集团,变成大家都是名校那就不是名校了。第三个问题,一校多区,如闵行校区一个校三个区,但我看老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很多,但学生有四千人,但如何运作呢?阅读文本看出,有三百个教师四千个学生的时候,教师是要怎样去管理,是要上很多课吗?管理是如何运作的?

这三个问题是我想就教杨所长的,希望杨教授再给我们提点一下。杨所长提出的政策在台湾没有过经验,我们是在想办法学校不要关掉,你们是想办法创造更多学校,这两种经验是完全不同的,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想要这样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