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综合座谈&闭幕式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6-12-27 12:04:00 人气: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主任潘国青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各位老师,我们的研讨会已经接近尾声,整整的一天半的时间:两位专题演讲,一位专题报告,十六位专家的论文发表,还有评论。整整的一天半时间排的非常紧,非常高兴的是在我们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嘉宾、校长还是济济一堂,我想一个是因为我们大会的主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是大家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另外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参会的,尤其是我们的校长,尤其是嘉定的校长,大家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好的,保证了我们这个大会能够自始至终的圆满进行。 一天半的学习,大家全身心的投入,也是高度的紧张,尤其是我们台湾的嘉宾、专家,从14号早上很早就出来了。我们的行程又是排得满满的,飞到了上海以后,下午又到教科院举行了两个论坛,所以都没有好好的休息,整整三天非常辛苦,我们也非常敬佩。一天半的研讨都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现场的老师、校长、专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感悟,我们就留一点时间,听听大家的发言。 嘉义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黄月纯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各位与会的嘉宾,一天半大家很辛苦地在这里完成了整个大会,我先报告一下我这一天半的心得。我觉得今天这个大会有三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这次大会的安排有国际化的脉络。我们上海教委贾炜先生从社会情境脉络揭开了这个大会的序幕,他说我们这个是hold不住的时代,所以我们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有hold不住的感觉,所以我们教育的力量太重要了。他说搞不好以后我们开会是自然人基因人跟机器人一起开会,有没有这样的一天呢,也许等我们这个会30年后也许有。 第二我们主题虽然是核心素养,我们论文安排也谈到了核心素养的主题,蔡院长,张教授都谈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但是我们也扩展到了老师,老师怎么样应用核心素养,我们要培养怎么样的老师。陈老师,王老师都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还有唐教授也谈到怎么样培养师资,最后王洁也谈到了。还涉及到核心素养这样的学校怎么样经营,陈教授和邱教授都谈到了这样的延伸主题。 第三个特色是研讨会有一个区域的实践,特别是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局长把嘉定区怎么样聚焦在核心素养的品质教育的提升跟我们做了报告,我们觉得受益良多。我们还有从教育现场构建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当中实践,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对于评论人,我要致上最高的敬意,我们16场评论人很有特色,有的时候发表的比发表人还多,蛮有意思的。 我感谢一下杨校长和我们的领队和团长,永远的领队和团长。我从2004年参加到现在2016年,心中感触非常多,我在这里,在这个大会跟上海教科院同仁们一起十几年下来我觉得我成长很多,我在这里成熟了,有一天从院长的特助变成了院长,我希望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校长。谢谢永远的团长,有一天我实现了以后我再来上海。 最近的未来就是明年,我在这里诚挚的邀请各位,就是第21年来到我们台湾,来嘉义大学,我们代表团这边也有一些成员是不是可以发表一下我们这次大会的想法和心得。 中正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蔡清田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谢谢,我首先代表中正大学,同时也代表嘉义大学的眷属,非常谢谢大会细心的安排,特别是谢谢潘主任,汤所长的邀请,让我跟我的内人组成了学习型家庭,到了我们这个大上海,让我和爱人有机会一同来到上海学习,特别是到我们教科院,真的学习非常多。 我们两个有一个共识,我们这个学习型家庭有一个共同的远景和感受,上海进步很快,还有上海教科院也是进步很快,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我觉得我们在这个场合遇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非常多的新朋友,但是因为我们大会的精心安排都让我们成为好朋友,特别是这次的主题是探讨新世纪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东西我们从今天这一两天的大会当中看到两岸共同之处,我们其实可以携手共进研究下一世纪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这次探讨的题目,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学生评量,以及师资培育,涵盖面非常多,我代表我个人和单位谢谢大会所提供这么温馨的安排和接待,再次谢谢大家。 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副校长薛源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各位海峡两岸的教育专家,教育同仁,今天非常高兴,我来自于南京金陵汇文学校,我们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和我三位同事在这里非常认真的倾听和吸收。我去年到台湾,今天到上海,两次参加这个会议都觉得很高兴,也很感动,特别感谢上海教科院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每次的选题都是我们教育的热点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年9月15号在北师大,政府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核心素养颁布出来以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去理解核心素养,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现场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困惑。来到这里我们专家的高位解读,深度的研究,我觉得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学校一直也在致力于和乐课堂的研究,我们也是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我们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我们将课程整合,我们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好像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不谋而合也很高兴,我们也希望今后各位专家有机会能够到我们学校去看一看,去指导,谢谢大家。 台中教育大学校长王如哲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各位与会嘉宾,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本来我跟我内人黄月纯院长一直一个默契,我们跟她是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关系很难同台,不过吴院长给我这样的机会,我想一天半的研讨活动,真的非常开心,收获也非常多,我从中正大学的时候就有机会来参加这样的研讨活动,我觉得这20年来,如果我们要从研讨活动去做一个结论,我发现是“变跟不变”,我们非常有共识,潘国青主任代表了不变,我们从他的样子,从他投入这个研讨会的用心始终如一,我想他代表整个研讨活动的不变。当然我们从20年的研讨活动当中也看到变的一面,因为从参加这20次的研讨活动当中,不管是大陆的学者,大陆的中小学校长,或者是台湾的学者、中小学的校长,参加了这个活动以后,回到自己各自的工作岗位,所引发的成果和效应其实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我们看到的两岸之间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我有机会来大陆,包括上海,看到每次在物质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非常大的变化,我每次都收获非常多。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我记得当时一个学者,我特别跟他请教,他跟我说在大陆你跟谁结婚都没有关系,千万不要跟上海姑娘结婚,因为上海的男人很难为,在家里面要会做菜。我当时听了以后心里面非常开心,还好我不会做菜,又不是在大陆,又没有想要娶上海的姑娘,到上海看到上海姑娘还蛮心动的。上海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有没有改变呢?就是娶上海姑娘不仅仅是厨艺要好,还要有好几套房,还有一位说如果上海的姑娘看上你的话,她自己就会准备好几套房。也许随着时间过去,我们看到了在上海取得非常大的变化。 我提到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看,我们存在的友谊是不变的,两岸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所有参与者我想所建立起来的这种友谊会是非常长远。20年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是非常短暂的,我小孩子刚好今年20岁,我看他从刚刚出生一下子长大成了20岁,就看到今天这个研讨会是20年的时间,我从人类长远的历史来看是非常短暂的,我觉得我们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场合,是不是我们大家相约在一百年以后可以在这个地方再相见。我们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就是我们要现在开始认真运动,促进健康,我想再次表达感谢之意,特别是对上海教科院,还有所有的同仁为这次大会的安排,非常周到,让我们感受非常深刻。同时也感谢我们台湾的伙伴,我们不一定在台湾还有机会相见,因为大家都非常忙碌,反而在上海大家有机会碰面,我也表达感谢之意,再次谢谢大家,相约一百年以后相见,谢谢!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台湾同仁各位好,大陆兄弟省市的各位同仁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教科院陈国良院长,王刚副院长,要向我们杨校长、吴校长表示敬意。尤其是杨校长,他不单单是台湾嘉义永远的校长,也是我们这个活动永远的元老,使我感动的是我们杨校长昨天应该身体还是不太舒服的情况下,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仍然坚持来到会场,我建议给我们杨校长掌声。所以杨校长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使我们大家看到了一个长者的风范,学者的风范,也是我们大家非常敬仰的一位先生。 我要向台湾同胞表示感谢,这个活动能够坚持20年,这20年不单单是我们有共同的追求,怎么样共同探索我们海峡两岸共同面对的一些教育问题,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真正的造福我们的子孙,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的话语,有很多的共同的思索,这个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交流,理解。而且每一次会议我们台湾同胞都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示,非常多的亮点,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我们海峡两岸中学小学校长学术论坛的时候,我当时是战战兢兢的,我们台湾的论文发表不管是观点,研究方法以及我们具体成文的论文格式,都是非常的有质量,值得我们学习,这与我们王校长所讲到的,说上海这边的论文质量进步比较快,因为我们是看到我们的距离之后,我们是赶快学习,弥补差距,所以随着论坛一届一届的推进,我们的论文,我们的研究现在也是进步非常快,这得益于我们这个论坛,得益于台湾同胞你们的贡献。 第二个感谢嘉定区政府,教育局以及在座的各位校长,你们给我们这个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人,财,物大力的支持,而且在这个论文的发表过程之中,你们也贡献了你们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智慧。我们昨天的发表都呈现了我们嘉定区追求品质教育的理想,而且有很多具体的做法,也是跟我们这个论坛做了很大的贡献。接下来可能还要到我们嘉定区两所学校进行现场参访,这两所学校我向我们台湾同胞也汇报一下,也是相当不错的,他们的理念,他们的培养模式,具体的课程,教学,评价,教师以及设施设备都值得我们相互的交流,借鉴。所以我们很期待今天下午两个学校的参访。 同时我这里要感谢为次会议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幕后的一批工作人员,这里既有嘉定区的教科室的老师,也有我们普教所办公室的老师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你们在幕后的辛勤工作才保障了我们这个会议的成功举办,也使我们海峡两岸的交流能够真正的有质量,所以谢谢你们。 另外我想谈三个小的体会。这三个小的体会是我这一天多时间里面学习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有的时候搞研究,我们总是想问问题,有的时候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开端,我们一天多时间里面核心的问题是核心素养,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大概是我们学生面向未来变动不居的信息化社会,在我们思考教育,往往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而且是依靠我们的过去。我们如果是面对未来的,变动不居的信息化社会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什么东西,尤其是我们教育给他们什么东西,这是我们这次会议的重点回答。其实重点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怎么做。是什么,其实我们理论界把我们实践界还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今天在听的时候仍然还听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关键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中怎么做,我们往往说我们研究要想清楚,讲明白,然后要能实践。怎么做的时候,其实我们可能要有一个观念,我们不是说去瞎折腾,像我们杨玉东讲的,我们一折腾之后学生苦,老师苦,大家都苦了,所以怎么样去化繁为简是我们进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我回应一下王校长讲的变与不变,其实我们昨天在吃饭交流的时候都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我想借这个会议20周年之际也提出一个想法,其实我一直想“变”主要是斗转星移岁月流转,尽管岁月可能不留痕,但是我们无形的心方面都会留痕。一年一度的场域转换,单数在台湾,双数在上海,这是变化的,但是每一次变化我们都可以看到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变化,蒸蒸日上。同时是与时俱进的主题设计,我们潘主任,我们在座各位同仁为了我们每一次的论坛都是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主题是我们每一位参会者都愿意听,都有话可以讲。我每次看到我们论文的时候都发现我们论文质量一届比一届好,这是我们论坛可以持续的根本。同时更加鲜活的发表形式,随着我们论坛的主持,论坛的发表,不管是主持人,点评人借助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借助我们的媒体,都在变化,每一个都非常的鲜活。 还有历久弥心的两岸情谊,我们随着沟通的深度两岸相互理解,相互增加情谊,这都是我们的变化。不变的是每年一贯的持续坚持,我们在座各位都非常珍惜这一年。20年,我们王校长提到一百年后相见,我们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可以年年相见,同时交流互见的宗旨我们两岸都可以相互借鉴,这是我们论坛不变的宗旨,也是直面现实的教育情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造福,同时不变的是我们深厚血脉的中华基因,我们每一次论坛里面都会讲到孔子,讲到我们先祖,讲到我们两岸共同的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基因。同时不变的也是我们难舍难分的手足亲情,所以这是变与不变我就个人而言是这样理解的。 最后,我们期待我们这个论坛能够一届比一届好,期待我们台湾同胞在我们这边的参访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嘉义大学副校长吴焕烘在综合座谈上的讲话经过两天的参与,我们讲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哪种行业的医生最好,未来也是最好的?就是眼科医生,因为信息化社会用了3C的物品太多了。我们今天给学生这些核心素养谁教他,从中小学老师教他,中小学老师谁教的?大学教授教的,大学教授有核心素养吗?在台湾受诈骗集团诈骗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呢?大家知道吗?在新竹科学园区,那些高科技的都有博士学位,最容易受骗,因为他只有本科,没有核心素养,所以他没有自主能力,没有沟通能力。大学的教授都是本科的,所以他们每一个人教一个科目下去以后,这些师资培育的学生脑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可以不可以组成一团变成跨领域的中小国小老师。在我们东方社会文化领域里面跨领域的教育会不会成功,我们现在都是考试引领教学,我们说考试不好,我们为什么不用考试当工具来引领教学正常化,如果考试方式不变,我们升学还是这样的话,这些都是一个理想而已。 第二,过去台湾讲德智体美,在台湾所有教育流行的东西台湾从来不缺席,我们是不是逐渐的改善,在现有的当中去改善,还是给它打破重塑,这个是我们一直在想的,我们能不能建立东方文化的教育学,就像现在大家都在怀疑西方的民主制度,现在都在检讨,要向中国大陆学东方的政治制度,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第三,我们人不能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看,不是只是内容参考,也要向外部去参照看看,永远要反思,没有反省就会半夜惊醒。 最后我报道一些花絮,刚才我们王校长在讲他白天和黄月纯言院长是竞争,晚上是夜间部同学,同台演出,我们陈木金教授说他白天研究理论,晚上回去和太太做实践,第二天就有成果产出,我们杨校长和我们师母相互也是非常恩爱的,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在教育的大道上因为有你的参与,有我们的参与,大家热烈参与,教育路途上大家期待再相会,谢谢各位。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主任潘国青在闭幕式上的讲话各位嘉宾,刚才我们在闭幕式的时候三位的感想,黄院长的小结,汤所长的致辞,和我们吴焕烘校长的最后结语已经对我们整个研讨会做了最好的总结,我想我们此次2016年的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应该说是圆满成功的,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我感觉仅仅的一天半的研讨远远不够,好在我们有大会的论文集,尤其是上海的、兄弟省市的专家和学者回去以后还要很好地翻阅,温故而知新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两岸都有一个共识,当前的教育形势,发展的趋势就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校的教育改革,这是一致的。如何进一步的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要探索,要学习,要试验,要实践的东西还很多,我想这都留待与我们会后继续的思考和努力。 两岸学术教育研讨会这样的平台为我们两岸的交流,为我们研究搭起了桥梁和通道,我们衷心期待这个平台,这个研讨会能够一届一届持续地发展,越办越好,衷心的祝愿我们在座的台湾的各位嘉宾,我们兄弟省市的专家学者,在座的校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两岸研讨会圆满结束,谢谢各位。 【以上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讲话者审阅,特此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