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科技进步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创新的探索实践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1-1 18:48:00 人气:

科技进步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创新的探索实践
上海市曹杨中学校长 杨琳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许晓芳


摘要

课程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球科技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不仅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也对学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市曹杨中学环境素养课程体系聚焦于“人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这一主题,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学校课程在培养目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影响,介绍了学校在开展课程创新——“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以及课程创新对学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科技进步课程创新环境素养培育
20世纪以来,人类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这些前沿技术都在深刻地改变当下教育的面貌;教育设施的不断改进,极大完善了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作为承担重要教育使命的高中,要主动顺应社会和时代变化,在科技进步背景下,如何使用好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关注人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树立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必备的科技人文知识,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过程,学会辩证系统的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

点评:科技进步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创新的探索实践
云林县维多利亚双语中小学副董事长 李佳芬


听到我们副院长这么精辟的讲解,谈到了这么多的科技专业,透过上海教科院冯明主任这么精辟的点评,我是觉得好像对我一个学人文的人来讲,科技对我来讲似乎又更陌生,变成外来语了。

其实我想我们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科技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方便,但是科技带给我们新一代的孩子,似乎有一种解不开的谜或者是一种迷恋。有一个同学曾经跟我说,他说你其实看开一点。科技对我们来说,是外来语;那么对于新一代的孩子来讲,它其实是母语,好像有道理。所以各位可以看到三岁的小孩,给他一只手机,可能三分钟之内,他把手机都玩得非常的顺畅。所以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来看,在目前这样的科技进步下,不管你是学人文的,学科技,我觉得好像彼此都逃不了,目前整个大环境的改变。

对于刚刚许副院长所提到的这么多的专业,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发现她把她的论文和科技进行了结合,也结合得非常完美。我就在想我的影片能拿出来吗?我似乎就非常显示的,我是一个学人文的人,在科技动画里面完全没有办法应用它。在这里我举一个比较小的例子,我的女儿今年读大一,她从小对数学,尤其是科学性的东西,非常排斥。所以她曾经告诉我说,将来我绝对不会靠数理科吃饭,我打死都不会走这条路。我没有任何意见。有一天,她开始关心起环保来了,关心到什么程度呢?她身体力行,吃素,甚至于蛋奶都不碰。一吃就吃了两、三年,她以前是一个不动家什的人,为了吃素,要满足自己的口欲,她没有办法,只好下厨去。当她读大学的时候,她说:“妈妈,你看我这么关心环保,我是读社会科学的环保,还是我读自然科学的环保?”那我就想,“你如果读社会科学的环保,你纯粹只能道德劝说,只能像我们这样,到了理论的部分一筹莫展。如果你必须要成为专业的环保人士,你就必须要碰理工”。从此,我觉得老天爷真是会惩罚一个人,她现在就走进了理工学院,开始在理工学院里面每天日夜不停地读数学跟物理。但是我觉得,人文素养背景的人,用人文素养的理解可以去阅读理工部分的专业知识。所以我觉得在整个教育的过程里面,已经走到这个时代来,我们已经分不开人文或者是科技的部分。所以透过这一次论文的阅读,我个人也学到很多。我觉得杨校长也非常的勇敢,他敢把环保列入他的课程内容去。环保大家都会说,但是要把它放进课程里面到底该怎么做?尤其到了高中的课程。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都跑不了大学联考。刚才上一场也提到,在这么复杂的课程里面,究竟该如何把它放去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课程表里面,尤其是这么多的课程放进去,怎么去实践它?

在整个课程创新里面,似乎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在各行各业里面,教育始终是走的最缓慢的,也是最保守的。人们回过头来就会问,你们教育到底做了什么?那种情况之下,整个课程的创新就是这么不知不觉被几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地往前推进。所以我们就要去寻思,在整个目前科技的发展里面,我曾经看过科技是艺术的双翼,我觉得其实在现在来讲,科技是课程的双翼。我们透过刚才副院长的报告可以看到,科技的技术或者是科技的概念融进学校,让学校透过科技,是可以节省很多教学时间甚至改变整个教育的思维。在科技跟学校的课程里面,我们当然会不断地谈到教学目标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我们会谈非常多技术性的问题。可是这一次,有一句话让我不断地思考,那就是素养。我们说环保观念,环保科技等,可是在这里把它定位什么?就是环保素养。

谈到素养,它不是单单一门知识或者是阅读多少,我有多少环保的观念。它是必须要实践的过程。对于这所学校,因为我没有看到,所以我一直不能理。现在我终于能够理解到里面丰富的内容。在这个论文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个论文敢定位成环保素养,刚刚通过副院长的报告,我终于能够理解,原来她把学校周围的环境,统统纳入,环境可以充分配合学校的课程,所以她敢说,我可以透过环保的知识理念达到实践。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影响里面,整个环境素养的培育里面都会谈到人的环保,其实环保这个观念在台湾几十年前推动的时候,是备受排斥。大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做环保?甚至在企业界被听到环保这两个字,它是完全排斥。但是慢慢的我们谈到人文的永续比较,我们再去思索的时候就会知道,一切永续发展,都必须要回到所有的大环境,整个大环境的改变,一定会影响个人、个体。而环保意识的推动,进而提升到环保素养,它就是一个知识内外转化的洗礼过程。

我一直觉得,环保概念的推广使得很多人的环保意识有所改变。虽然我们走了大陆那么多趟,但是一直看到中国大陆整个省份对于环保意识的改变所做出的努力。透过环保意识的改变,我觉得能够把它提升到环保的素养来培养局势,这个对学和教育这一代人生讲是无比的受惠。透过环保,敢用环保作为学校的上层的概念,然后把它放进学校的课程,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环保素养和环保课程对于人群、人体之间、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

环保来自于尊重自然,尊重大地,尊重彼此。所以我相信,透过科技的改变,内化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我觉得环保意识课程放进学校的课程,会对学生气质和学生与人互动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我相信这个学校一定会成为非常值得学习的学校,我也很期待我们有机会可以再到大陆去。我们也希望台湾的同学,我常会讲一句话,台湾的孩子必须要多努力,我觉得每次到中国大陆去,都会让我觉得我跑不动,我追不上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告诉我们学校的学生,多多加油,否则的话你能不能值得成为人家的竞争对手,或者值得人家承认你是一个合作的伙伴,这是你们要去思考的。

非常粗浅的报告,请各位指教,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