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先生致辞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11-29 10:15:00 人气:
各位来宾,各位同胞,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今年的研讨会是上海市教科院和台湾嘉义大学共同举办的第22届研讨会。最近,上海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在庆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周年。我想,无论是我们的海峡两岸研讨会,还是上海持之以恒30年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都体现了做教育“贵在有恒,志在守真”的精神品质。在这里,我谨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台湾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本届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年的研讨会,主题是“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创新与变革”。对于这个话题,我们不难发现,在近期也是一个热点。目前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的根本症结既不是公平和质量,也不是教育经费或资源的低效使用,而是学校系统组织方式的落后。当今的教育体系应工业社会而生,服务于工业社会,是工业化工业社会的组织模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教育,包括定义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探索什么是最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策略。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学生的未来开展教育,而不是面向过去,背向未来。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一方面通过筛选机制让优质的资源集中在精英的培养上,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和知识复制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同质化、功能化的劳动力的生产。300年前的工业社会初期,正是基于这种教育体系革命性的诞生,使得人才培养最大满足了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减缓了因技能不足而导致的社会阵痛。显然,在那个时代,在教育与技术的教养中,技术革命性的建构了新的教育体系,现代学校体系因此而诞生。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因素,技术虽然能够改变教育的形势但是改变不了教育的初心。在教育与技术的较量当中,教育始终坚守着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宗旨。教育与技术的较量本质上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育适应环境,重构自身和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教育的重构是围绕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系内容的重构,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这样的场景也不过数次,今天我们幸运地置身于一场新的历史性的教育与技术较量的剑锋时刻。我们今天探讨的关于学校的创新和发展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历史时刻的思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正在革命性地建设新的教育和社会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相比之下,教育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工业社会的教育理念体系和内容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的手段徘徊在传统的教育之外,而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的变革是必然的,这种变革也必然成为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个底蕴深厚、专家云集、观点碰撞的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走过了22年历程,既代表了两岸教育工作者学术友谊的源远流长,更体现了两岸基础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信心与决心。基础教育是开创未来的事业,海峡两岸围绕基础教育的沟通和交流,是进一步达成教育共识、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的重要基石。 我们非常期待嘉义大学能够继续与上海市教科院更进一步地深化合作和交流,继续担当两岸文化交流的促进者,树立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的学术品牌,打造海峡两岸基础教育对话的高端平台,共同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届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台湾同胞、台湾友人,以及其他与会代表身体健康!上海之行快乐、顺利!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