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新课堂十年探索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11-29 15:55:00 人气:

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新课堂十年探索
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朱连云



摘要:本项目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高阶思维培养薄弱的瓶颈问题,立足常态课堂,聚焦面向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基于真正理解的探究性和批判性学习,进行了十年探索。经过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常态课导向深度学习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探究性、批判性理解,生成新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其主要措施是:以主动学习和鼓励挑战性学习贯穿,实施“预学突破”的自主学习和“精准指导”的帮助发展合一的教学。其基本样式是:预学展示、助学评议。其技术工具是:一图二表三单。以及建立了“构想—问题—改进”的传播模型和“同课共构循证实践”教研机制。研究与实践中生成了新课堂实验的核心理念:教学旨在激发每个学生的情意和潜能,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和进步,发展其关键能力,提升其全面素质。新课堂实验使常态课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以发生,促进了课堂变革与教师专业协同进步,推动了区域课程教学深度变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变革新课堂实验循证实践

一、问题:一项调研结果引发课堂教学变革再思考

2007年4月,上海市青浦区以4349名八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数学学习目标测量研究。这一调研结果与17年前的同类研究比较,发现:经历两轮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效有提高,尤其是操作、了解、运用部分的学习质量大幅度地提升;但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势依旧。

……

对《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新课堂十年探索》的评论
评论人:林信志 台湾国教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我们直接从重点开始讲起,朱老师十年的报告应该是一个非常丰硕的成果,只不过我们今天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因为我再看他这一遍的时候,光是每一个数据,光是每一项所做的科研成果都是很重要的子题。

一、三个特色

朱老师在这里做了几个特色:

1.挑战:他直接在文章中就把挑战的部分讲出来了,就是中高阶思维的培养薄弱,就是我们在开始做研究、做论文的时候就对我们的问题是非常清楚的,这个也呼应我们在全球的素养评价里面所讲的。

2.务实:朱主任这篇文章非常务实,因为它针对的是薄弱学校中的常态课程,这个我非常佩服,因为一般在做实验性学校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针对比较高端的,或者是文化比较好的学校在做,所以这篇研究非常有价值。

3.聚焦:跟OECD2030教育架构一样,非常重视关键能力的深度学习的部分,这是刚刚一致强调的探究与学习,所以这个是非常符合OECD里面讲的。

二、四个优点

第二方面是有四个优点,也都是有根据的。

1.任务设计—评估改进:在我们研究法里面他其实就是一个DBR的模式。

2.预学展示—助学评估:跟我们在之前讲学习共同体里面,或者是翻转学习里面是非常符合,就是他先预知方法,让同学带着这个东西进入到课堂当中,再做很多操作性的课堂探究式学习。

3.一图二表三单: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最需要支持的就是像这样的,直接给我们一个一图二表三单,让我可以在课堂上非常容易操作。所以这个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4.教研指导—行政与专业支持:就是我们讲的落实配套措施,整个模式建立得非常完整,所以我非常佩服这个报告。我觉得我们台湾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三、 四个提问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也许是脉络的关系,也许是整个报告字数的关系。我这边有几个提问:

1.学习目标理论基础:学习目标理论如何抓好?因为在我们学习目标理论里面,我们一般大陆都是依据(英文)所讲的,从知识理解一直到综合评鉴等等,可以把相关理论的关系和所在做的架构做一个结合,我相信是更有依据,我相信是有,但是定量没有特别看到。

2.研究设计方面:我认为在这个文章中比较少提到学校的背景脉络,实际上我觉得背景脉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基础。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初中?关于科目的选择,因为一开始前沿动机是针对数学课,可是到了后面的时候有一些是应用科,所以在每一项调研的科目交代上可以写得更清楚。还有你的观察是怎么样去做的?用了怎样的调查的工具?因为我们这边特别提到,在科研的研究中,这个观察本身的细小度,还有本身工具的信效度是相当重要的,就是要可以证明信效度才可以证明在前测后测所产生的效率。

3.资料处理:还有一个是我们在资料的处理上,朱主任提到有一些表格用的是百分比,有一些是用人数,我建议是可能的话尽量用百分比呈现,下面附注人数可能会比较好。差异性的检验没有,所以我觉得未来进一步可以做一些差异性检验,也许可以让它更加丰富。学习状态观察的正确率,这点我特别提到,因为朱主任在里面应该是用人工的观察,老师的观察,未来这个实验如果要更有前瞻性和高端性,也许可以用一些所谓的眼动仪或脑波仪,因为这个现在在台湾也在做这样的实验,我们老师在旁边看,学生是不是游离状态实际上是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但是如果带上一个简单的仪器,实际上是可以比较明确的,所以我相信这个未来在对你们做这个研究是有帮助的。

4.反思展望:最后一个,在朱主任的文章中,比较少是反思,比较多是展望,也许可以多一些在进行这项科研的困难点是什么,克服其中的差异点是什么,就像早上袁振国主任讲的,实际上有许多科目,就像这张表一样,这个就是我提出来的科目上的差异。因为我们如果以素养来讲,我们是从总纲素养一直到各领域的素养,上面的是核心素养,下面的是学科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把核心素养转化到学科素养,在这个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也许未来朱主任可以在每一个科目上所应该应用的探究式的能力素养是什么,我相信是不太一样的。

四、结语:没有失败者的学校

最后一个结语,我也是呼应早上校长所讲的,一个是全人式的教育是不应该制造太多的示范者,在威廉葛拉瑟这本书是50几年前的书,特别提到我们学校的教育制造了非常多的失败者,我们没有让他不一样,我们总是在教他怎么记,没有在思考,我们总是把课程评量的适当性当做是很轻松草率,那么我们的评量方法是不当的,这里面可以看到即使在50多年后的今天,包括台湾,包括大陆,我们有非常多的学校都还是在这点上不断地寻求改进,我希望在这样的改进当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思想,有创力,而且可以问题解决,这个就是朱主任文章中的重点。优质的学校就是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在一个非常优质的心理需求上有安全的需求,满足他归宿的需求,权利的诉求,自由和乐趣的需求上的一所学校,也祝福朱主任在研究当中的学校都是非常好的优质学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