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打造教学新展望-推动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创新策略与经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11-30 9:39:00 人气:

打造教学新展望-推动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创新策略与经验
黄琼仪 高雄市左营区左营国民小学主任



摘要:E化的时代,信息通讯科技(ICT)的发展和运用是全球都积极投入与深耕的领域。为了开发教育、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的潜力,进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世界各国无不卯足力气来累积实力。信息科技的运用与人类生活机能结合之外,运用到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增进学习的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也为全球所肯定。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孩子到底该学什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关键能力?让孩子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高雄左营小学学校有「都市中的森林小学」之称,在优质的E化教学环境下,以「师法自然、快乐学习」的精神,将「学生学习为主体,生活经验为重心」课程理念落实。透过「i35」的教学模式:「i」就是爱与信息科技,清楚规划课程内容,依学生的能力渐进式的融入信息科技,辅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3」就是有了心动,透过行动去探索与实践,发现感动,再去启发下一个心动。「5」就是期待透过课程运作,培养孩子5c关键能力。

在「i35」教学模式下,从心动、行动到感动,发展跨领域二到六年级的「食农游e乐生活」特色课程,透过无毒农场的情境式学习,健康议题的探索式学习,多元信息教学媒材的融入,提供学生翻转学习的最佳器具,建构知识概念、发现问题、拟定策略解决问题并执行之,学生将营养健康的概念化为具体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察觉环境与人类健康习习相关的自然法则,产生尊重、关怀大地的情感。

本文以「食农游e乐生活」系列课程为例,分享小学运用信息科技融入小学课程的教学创新策略与经验,期能提供一优化的教学策略,让小学学童快乐学习并体验健康生活。

关键词:教学创新、信息科技

……

打造教学新展望-推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创新策略与经验
评论人: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校长



大家下午好!说是点评,其实我觉得还是要在这里非常感谢我们的潘主任,上海市教科院以及闵行区教育局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刚才也很认真地听了,包括沈校长,以前接触了很多次,但是我今天听了很多新的内容。谢谢我们的黄主任把她整个的课程给我们做了一个详尽的交流,其实我觉得15分钟真的太短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当我拿到这个文本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台湾同行做得非常细致,像刚才那么多一系列的活动做下来,在这之前做的一些探索努力都是值得我们共同商讨,一起来学习的。我今天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做一个适应时代的温暖的课程。刚才沈校长也提到了温暖这个词,可见我们现在很多人困惑的就是信息技术给人的感觉有一点冷冰冰的,而我们以人为本的课程应该是深入人心,怎么样把一冷一暖做好,最终化作成能够润泽儿童心灵的温暖课程是我们所有教育人需要努力的。

“左营小学i35教学模式下的食农游e乐生活系列课程”,其实这些都是我在黄主任的报告当中找到的一些关键词,让我觉得非常羡慕。黄主任的校园腹地广大的土地让我们处于市中心的卢湾一中心小学来说是相当羡慕的,我们只有9亩地,但是容纳了1300个学生、122位老师,所以森林小学真让人羡慕。有始发自然、快乐学习的精神,有他们提出的课程理念,“学生学习为主体,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及对i35教学模式的一种诠释,I就是爱与信息技术,3就是心动、行动、感动。刚才在黄主任的介绍当中大家反复听到这几个词,5C就是5C的关键能力。而这里倡导的就是“食农游e乐生活”特色课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跟我们黄主任一起分享一下:第一个特色课程根植,第二个当信息技术遇到特色课程,第三个是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所有的信息技术介入的课程都一定是有它很扎实的基础,绝对不是平地起高楼的,所以很多校长在探索的时候都会说什么时候上级部门给钱,什么时候信息技术中心给我们出思路,那么我们一起出一个方案,绝对不是的。我也相信黄主任的学校一定是有非常扎实的先期的研究才能在我们信息技术浪潮涌来的时候一蹴而就建起这个高楼大厦,所以我们看他的特色课程根植与左营小学原来深厚的校园文化。它的教学学习,老师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了校内资源,提倡在校园中的小农场进行教学与学习,包括他们的校友提出的一百多棵芒果树,原来掉下来的树叶子应该怎么处理,他们本来就有一个特色课程是关于农业以及农作物的,最终到了信息技术介入的阶段。由此我也想说说我们上海在前不久刚刚推出一个文件——《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当中提出的三个板块我也一一跟我们黄主任学校的实践做了对应:

首先就是黄主任的左营小学“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之前说的三个动——心动、行动和感动。每一句话都是紧紧围绕孩子来开展的:心动让孩子能够带着兴趣激发他感受心;行动让孩子从心动变成行动,从孩子身边的生活情景出发,并且根据他的年龄特征来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不同的学习历程与深度;感动是引导孩子从运作历程当中、学习实践当中找到自我价值,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可能在我们这块信息技术介入课堂以后我们更多的是汲取数据,再进入深入学习。而黄主任是主张孩子学了以后运用了信息技术再回到大自然当中,并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三个转变”,这一点我觉得是需要我们一起共勉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跟我们的温暖挂钩。三个转变其实我们的信息技术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容易走进几个误区。三个误区就是“技术驱动、碎片化建设以及脉冲式的建设”。所谓“技术驱动”就是我们会看到天花乱坠的词,包括很多设备,从安卓设备,IOS系统,还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引进,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下子教室里面多了摄像头、大屏等等,但是我在黄主任的学校里面,我刚才看了一下,因为我先前是读了文本,又看了照片,我发现真正设备很多没有,也就是人手一台IPAD,而且还有教室里的大屏做了一个互动的系统,还有一些自己开发的APP。第二个是“碎片化建设”,我不知道黄主任的学校利用这些设备所汲取的相关数据是怎么处理的,我们在日常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有时候会遇到每一个设备都采集了一部分的数据,是成碎片化布局的,然后老师如果要提取了再去问相关部门去取,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碎片化的。“脉冲式建设”就更加明显了,就是没有一种常态化的,纯粹是今天有参观团来了我们给他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特色课程,或者是可以听一节课,可以参加一次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这一些我已经觉得黄主任那边在慢慢地探索,在不断地进取了。首先第一个是上面技术驱动是左营小学相关的设备;碎片化的建设是涉及到这些能够采集到数据的断口;脉冲式的是黄主任那边精心设计的各个年级持续性的课程连接。

谈到课程的可持续也是要继续回到我们刚才相关内容“三个转变”,最终能够达成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我在左营小学,我一定会非常感兴趣这样的课程,因为它让我走出课堂,走近了广阔的土地去做一些我感兴趣的事情,发掘学生潜质,能够发现学生在这种活动系列当中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并不断地提升他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左营小学教师团队精心开发的,换了四任校长仍然在坚持。所以可见这个教师团队强有力的支撑,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学生的价值。在整个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还有共同再需要商讨,使得进一步的。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取的数据跟学生的学业怎么挂钩,现在我们已经绝对不会单纯地来看数据,身体质量数据怎么样,再看看心理健康数据怎么样,现在我们讲究一个闭环,我们上海提出的给学生做一个完整的数字化项目,就是所有的数据综合起来,这个孩子我们将来怎么样为他设计成长之路,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

所以再次谢谢潘主任,谢谢闵行教育局,还有黄主任,谢谢你们给我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