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深度职业体验”的建平探索
上海市建平中学 张晓冬
摘要:本研究以“深度职业体验”为载体,探索如何创设一段体验式深度学习经历,触及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新学习形态实践与研究成果。从2009年启动,历时9年时间,经过实验、积累、推广三个研究阶段,提炼出“深度职业体验”特点为:1.整体设计:全学程职业认知,浸润式职场体验,双元式导师指导,过程性综合评价。2.循序递进:高一初涉职场认识自我,高二浸润职场认识社会,高三明晰价值做好决策。3.形成合力:构建了“家-校-社”育人生态。同时设计了成长与职业体验记录册,在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建立主客观关系三个节点上,通过导向性问题、系列化表单等支持材料,促进学生在思想观念层面深度思考,形成信念。本研究从生涯教育角度为“立德树人”在一所普通高中落地提供了范例、从教学心理学层面剖析了体验式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并形成了支持其发生的有效支架、从合力育人实践层面为搭建“家-校-社”育人生态探索了实施路径、从体验式学习角度为深度学习在学校中发生进行了开拓性实践。
关键词:普通高中 深度职业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教育正在步入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到底具有什么价值、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高中学生?虽然这些问题至今仍是高中教育发展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任务,但是上海市建平中学早在20多年前已开始用实践作答,并持续不断地随着时代变迁而丰富育人理念。深度职业体验,便是上海市建平中学在探索育人模式转变进程中应运而生的行动选择。
……
对《普通高中学生“深度职业体验”的建平探索》的评论
评论人:曾迎新 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 教授/主任
因为他不仅仅是去看,他其实是去实际的体验。过去大概七八次的有心理学家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到爱斯基摩的部落去看,他们发现爱斯基摩的小孩子没有看过玻璃,他们眼里都是冰块,他们住的也是冰屋,所以他们到我们社会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玻璃,他们以为是冰块,这就是他们没有经验,所以心理学家强调,很多的认知学习其实是要去体验的,所以他们提到体验学习,或者是经验学习。我觉得这次建平中学所做的就是在协调教育方面做了一个落实所谓的体验的学习,做得非常好。我刚刚又看到成效,就是学生对生涯的觉知,自己方向的目标有78%,这是很难得的,在全中国包括台湾地区都是一样的,我想很多的学生在选择生涯的方向目标都是很茫然的。所以有几点我要讲一下。
第一个是他们开始就看到了核心的生涯教育的问题,我看他们用了一些字眼都很有趣,就是形式化、表面化、碎片化、走马观花,非常棒,我觉得他们看到很多的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其实生涯教育确实问题很大,我自己在学校,因为我们辅导也是在教生涯教育,我常常觉得我们是用过去的知识、过去的经验教现代的孩子生活,我们有很多大师的理论,像生涯发展苏克的理论。我们有时候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些东西其实过时了,像苏克的理论,他说人的生涯发展阶段就是到20岁以后开始要探索生涯,25岁以后就定下来要结婚,跟中国人讲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样。实际上现在社会,因为我们教育的时间拉的很长,其实很多的观念、职业的探索是更长的时间,这个部分可能也是要问在座的老师,实际上现代生涯的观念是流动的,就是找一个职业做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管怎么说在现有的状况之下,其实建平中学做得非常好、非常好。我要讲的可能到现在很多的生涯理论都已经过时了,我们很多的做法,包括我们很多的工具都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框架下,在这个时间下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建平中学提到的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个是建平中学做的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不管是规划,或者是执行,很多很多落实的。或者是去妈妈的公司做一天的体验,我想这个都是非常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看到职业带有兴趣的东西,有一个机会接触,对职业的深度可能会有一些感觉,他体验了能够有感觉。我觉得在学校通常是一个教学,都是认知知识的学习,很多东西学生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他怎么从知道到去感觉,我觉得建平中学做得非常棒。这两个部分我是非常非常肯定的。孩子就很清楚,现有的框架下他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涯目标,其实好的地方我不想再讲了,因为大家都看得到,但是我对生涯有很大的看法,我今天来看到这两个设备,我不知道是什么,我刚刚问了照相师告诉我这个是录音,同时可以和这个操控同步配合这个东西。其实AI时代来临,很多很多的东西铺天盖地的改变,将来这个工作拿着照相机跑的可能将来都没有了,以前是好几个人,可能将来都会简化。我看中国大陆的频道,我常常看,我看到中国大陆前阵子的建筑业,盖几十层的大楼,全部是机器在加,一天盖一层,可能都是AI的观念。另外我看到你们的货柜码头,货柜码头其实没有什么功能,我也看到物流是非常快的,其实整个集散中心没有人的,这个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想到现在很多工作可能很快就要被淘汰了,现在车无人驾驶,以后很多工作可能还会出现,其实在谈网络时代、AI时代,像现在的会计师、建筑师、医师,很多都没有了,可是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改变得很慢,当然我们也没有办法前瞻,我就不知道生涯教育应该怎么样去教,他们体验的都是过去,我们用过去的知识教现代的孩子应付未来的生活,这是对我们来讲很大的挑战。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校系统,今天一位报告的首长,讲了一个很大的激起我的动机,其实我们现在所有学校的设计都是应付工业革命时候的需要所产生的,可是现在到了AI时代了,我们学校的设计还是用过去的设计在教育学生,这是大的问题。在过去的时代,其实我们看到,包括现在中国大陆、台湾都是一样的,我们对学生的筛选完全用单一的标准——考试来衡量,可是我们淘汰掉很多好的学生。就像台湾的台基电做的基片不一样,他们一直在强调要符合我的需求,不符合我的需求就打掉。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没有什么想法,在座的都是教育工作者,可能我们需要去看这个问题。尤其在座的,我今天听了很多很多的报告,今天能够到台上报告的学校全部都是精英学校,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你们都做得非常棒。
可是我们这样的状况之下,我们教育的这些东西真的是符合未来的需要吗?还是都是找一些很流行的东西,网络教学这些东西,整个架构可能是蛮旧的,它的内部可能是蛮旧的,但是这个不是在座的各位可以去解决的。可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自己一直有一些观点,我在学校里面兼行政兼了很多年,我不是一个很乖的学校行政者。像台湾有这个计划,那个计划,我过去跟我们同事讲,这个东西能提就提,不提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觉得我们做了很多虚构,做了很多浪费。同样的,我现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对大陆非常有感情,都是中国人,我们希望中国强大,我看到这些东西都很兴奋,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这么多的人,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做一些很精确的东西,不然就是浪费。那个浪费可能造成的影响就非常非常大。
所以我们现在不管任何的设计,我想这是我的一个疑问,是不是能够符合未来的需要,要做很精确的思考。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个人在心理智商领域走了很多年,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到了大学阶段,可能他的兴趣都分化得不清楚,他还不知道他有这个兴趣,他还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潜能,所以很多人只是职业走一辈子,可能是会计师,这个师,那个师,走后他就走到别的行业了,他可能喜欢画画,像台湾有一个歌手罗大佑,他原来是医生,大家知道考上医学院多难,可是医生他不做了,他去唱歌了。像这类的东西,刚刚主任有提到学生同港大转到北大,考清大再考一次,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教育浪费。我们现在大学科系分化,是不是能够符合未来的社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一个大的工程,我觉得大陆做得到,台湾太小了,台湾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做。我觉得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
还有一个东西我自己一直觉得很痛苦的东西,跨纬度人才。我做心理智商的,我觉得心理智商实在是很迷人,但是我们如果结合到仪器的时候,通过AI是不得了的,用大数据求平,到咨询管理系看似能结合,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现在有科系,但是没有跨理论科系出来,这是我们后面可以思考的问题。
我最后要肯定你们做得很来不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