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夏正江教授
摘要:凭常识我们知道,教育评价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或发展质量令人满意吗?种种迹象和证据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同国外相比“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可能在某些重要方面,我们从一开始就输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与人们脑子里秉持的落后的、片面的基础教育质量观有关,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刻板、僵化的教育评价(学生评价)系统,亦难辞其咎。尽管教育评价系统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质量不能负全责,但要说负部分的或不可推卸的责任,总是可以的。基于这种立场,本文对我国中小学普遍流行的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论文共分三部分,分别围绕中小学应当考什么、评什么;如何考、如何评;如何解释和使用评价结果这三个问题,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讨。论文分析指出,我国中小学流行的教育评价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1)“该考的不考、不该考的考了导致教育过程的扭曲与变形”,具体表现为:在评价范围的分布上,偏重认知类教学目标的评估;在知识获得的评估上,偏重陈述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检查;在智力发展的评估上,偏重于低层次认知能力或单一类型智力的评估;有的东西该考,但考的时机与场合不对(如小学入学招生考知识),有的东西压根就没有必要去考。(2)“评价的标准、方式方法不当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与无效”,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泛政治化和泛科学化、迷信标准答案;纸笔测验一统天下,评价方式过于刻板、僵化,学生评语脸谱化、模式化、空洞化。(3)“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使用不合理导致评价功能的窄化与异化”,具体表现为:对评价结果的解释过于简单化,认为“好分数等于好学生”;采用竞争取向的评价视角,为分等、选拔、鉴别而评价;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与教学相分离。
关键词:教育评价、学生发展
点评: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
嘉义大学教育学系主任 姜得胜教授
拜读夏教授的大作,有两万多字,字字珠玑。夏教授文中的教育评价,即是台湾教育研究中的测验一词意义相近。夏教授对教育评价做的哲理的分析、思辨的过程、都非常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结论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同时,在论文中,夏教授不仅看到了问题,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这些对策很有启发的意义。
夏教授在文中引用了大陆前领导人毛主席在1964年对教育评价的主张对我的印象很深刻。他在三十多年前所讲述的问题在当前都依然存在。台湾也存在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