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互动:当代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策略探新
——以“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杨小微
摘要:从中西学校变革的历史梳理中概括学校变革的策略变化走向,其基本进路是学校变革的内涵由局部走向整体走向转型,外延发展上则从一校变革到多校互动再到区域推进。从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中小学变革实践中选取“新基础教育”研究作为案例,归纳其在15年研究进程中变革策略的创新成就,并从总体策略、具体策略及策略背后的方法论更新等方面加以展开阐述。文章最后重点讨论了介入式互动研究与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与叙事研究的异同。
关键词:介入式互动 学校变革 策略探新
点评:介入式互动:当代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策略探新
——以“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为例
暨南国际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学系 叶连祺副教授
读了杨教授的论文,学习很多,感触很深。从文中,了解到大陆地区有长达十五年的系列研究项目,并仍在发展之中。我感到很难点评,因为整个研究是生成性的,随便一个评论是不适当的。在此,我只是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感到对趋势的掌握非常重要。最近,有本书《世界有热又平又挤》轰动全台。世界是在不断变动中。本篇文章也是掌握了这个观点。
变革牵涉到持续的观点。本篇文章对变革的思考就深植于历史的脉络和社会脉络之中。
变革的若干问题:为什么要变革、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变革是否成功。杨所长的报告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很好的阐述。
这篇文章激发了我的很多想法。变革的策略,我们可以用一个“加减乘除”来形容。加,我们要加一些什么东西;减,少掉一些东西;乘,各种有益资源的合作,跨界的学习;除,是一种分工合作,有效分配时间。从本篇文章中,我们看到杨教授及其团队对变革的“加减乘除”策略的运用非常好。
变革的层次变量比较多,牵涉到垂直的整合和水平的整合。台湾当前的教育变革形态比较强调“生态变革”。早期,台湾学校是与社区脱节的。故有一项变革即是将社区人士融入进学校教育之中。当前,台湾面临少子化,学校资源的空置也让社区人士分享,学校变成了旅游胜地。另外一场变革形态是市场变革,教育市场从一个输入型变成输出型的市场,即成为品牌学校,对其它学校产生示范模仿效应。
最后我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学校变革避免“三动”:盲动,即在没有明晰方向的情况下就采取行动;莽动,即没有相关资源配置得当的情况下就急于行动;激动,当遇到挫折时要不能折中。要着力三动:感动,即变革的愿景要感动人;心动,即要形成创新的群落;行动,在这部分杨教授的报告有很详细的步骤和方法介绍。
总之,杨教授的文章给我很大启发,我相信对台湾校长也有很多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