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教育代表团团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国青主任致辞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12-19 16:44:00 人气:
尊敬的李明仁校长
尊敬的吴焕烘院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先进:早安!
首先,我谨代表我们陈国良院长向校长、院长,向台湾各位嘉宾和我们代表团所有成员表示深深地歉意。陈院长因教育部临时有急事,把他召去。我们飞机票也买好了,他却不能成行亲临会场。在此,我也只能表示深深地遗憾。受陈国良院长的委托,今天我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向大会致辞。 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自1997年拉开序幕,至今已圆满举行了14届;今天是15届。这么个教育学术研讨会能连续举行15年。刚才,我在贵宾室和姜德胜教授随便聊,他跟我说了一句“人生有几个15年”?各位贵宾、各位同仁,大家想一下,“人生有几个15年?”人生短暂,当然我们还不止15年,我们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我是1997年第一次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就来了,我是一届一届这样走过来的,应该说是一个一起过来的勤勤恳恳的工作者和实践者。十五年来,在我的印象中,或者说在我们大陆,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是一个连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和有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我想在台湾应该也是。用我们上海话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品牌的项目。应该说我们十分关注,相当重视。 我想,连续15年的研讨会,这是我们两岸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对今天大会的成功举行,我谨代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代表江苏、浙江和上海所有的代表向李校长、向吴院长,尤其是吴院长领导下的师范学院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之所以历久弥新,还在于其始终关注两岸教育发展中共同面临的前沿问题。大陆与台湾同属中华教育文化圈,都面临着时代发展的新挑战,如全球化、信息化与后工业化背景下的本土核心竞争力提升及其教育应对。本次研讨会将关注的主题聚焦在师资培育与学校组织变革,亦是两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尊师重教,可以说是两岸共享的教育文化。古代先贤就曾说过,“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人之模范也”。韩愈对教师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西学东渐之后,对教师教育的关注更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大陆过去将教师的培养统称为师范教育。伴随大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师范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伴随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师范学校在规模上获得较大发展,形成中师、大专和本科为主体的师范院校体系。九十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师范教育进行了结构调整,中师逐渐萎缩,研究生阶段教育成为新兴发展领域,同时初步构建起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其他类型高校共同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并构建起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新世纪以来,大陆对教师的需求量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我发觉台湾在这方面比大陆还严重。)同时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育走向质量提升阶段。 围绕师范教育的质量提升,当前大陆相关改革与发展呈现四个特点:关注教师培养的整体性,将教师的培养、进修和提高看作是职前和在职的一体化或系统化工程;提升教师培养的专业性,视之为一种特殊的专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训练;提高教师培养的开放性,师范院校、综合大学以及中小学校都是培养的重要主体;重视教师培养的终身性,特别关注其在职学习的一贯性。 在具体改革上,主要涉及几个重要的议题:1、职前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2、职前教师实习制度的改革;3、在职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在职学习。在这些改革议题中,中小学校的角色与重要性显著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小学如何与大学合作,共同优化职前教师的实习教育;其次,中小学如何进行开展有效的职后培训。而这些问题都与本次研讨会所涉及的学校组织革新密切相关。 上海市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革新方面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并且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创新,譬如学校设立教研组、科研室,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设立以学校实践情景下的名教师工作室,开发培训课程,实施专题研究;在中小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更广泛地参与到职前教师实习等等。本次研讨会上,我们会有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交流。 会议之前,我有幸提前拜读了王扬智先生的论文。学习之后,我发现台湾师资培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与大陆颇为相似,但起步更早,也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这也正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诗经》里有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也是教育学术研讨的最高境界。我相信,在海峡两岸教育同仁的智慧互动之下,教育学术的美玉必将焕发更加润泽的光彩。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