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巡视员在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2-12-9 21:16:00 人气:
尊敬的邱义源校长, 尊敬的杨国赐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谨代表上海市教委,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我已经好几次参加这个研讨会了,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是两岸教育同仁之间的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交流项目,从1997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台湾和大陆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基础教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共同语言,又有各自特色。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的交流更有可为和作为的空间。在此,我衷心地祝愿本次研讨会能够成功举行,取得预期的研讨成果,衷心地期待在上海市教科院和台湾嘉义大学的通力合作下研讨会越办越好,成为兼具学术影响力和实践影响力的两岸学术交流的盛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我感到这个主题非常好,反映了教育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应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大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挑战,譬如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人口红利即将结束,新增人力资源规模不断缩小;全球化背景下原有的低技术、低附加值、高污染产业面临淘汰,产业转型与升级需要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伴随物质条件的改善,公民对生存质量的高层次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挑战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期望。 与此同时,近十年来,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四的目标逐渐达成。就上海来讲,当前办学硬件资源和经费投入已经不再是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教育质量已不再是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单一的质量、教育均衡也不再是机械地靠“几个统一标准”来推进了。因为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在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基本建设矛盾突出的发展阶段非常有用,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迅速提供大批合格的劳动者。随着产业的转型、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变化,统一的培养模式无法继续满足要求。今后的基础教育,在关注学生基本素养获得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探讨基于需要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上海二期课改设置多种类型等课程,个别化的教学等已经做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以学定教,提供多样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将是两岸基础教育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新的命题,我们的基础教育如何为公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围绕这些问题,大陆地区教育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在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上形成了共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同年,上海制定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上海明确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特别强调未来上海的教育要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 关注、重视和发展具体的、真实的、具有鲜活生命的每一个学生,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今天所讨论的主题“个性化教育”,恰恰是一种对这种价值追求的学术与实践回应。在此,我衷心地期待,通过大陆与台湾两地相关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的分享和碰撞,让我们丰富个性化教育的内涵、方式与途径,以及相应的学校变革和新发展,让我们离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更进一步,也让我们离我们的教育理想更近一步。 最后,再次预祝2012年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