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
国立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 黄芳芷
一、绪论
如何使教师教学得以引导学生做有效学习,应该是教育最核心的一环。近年来各国针对如何推动学生适性扬才学习,皆有异曲同工之作法。举凡云端学习、阅读教育、国际教育、创意思考、想象未来,皆为各国教育改革之重点。
举其荦者,诸如:
1. 云端时代的新学习,以科技提供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模式、学习途径,以便更贴近学生之需求,已在许多国家展开。而其中尤以韩国订定至少50% 的中小学教育于2015年之前达到数字化,最为明确。
2.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评比,将十五岁青少年的阅读素养,视为成为现代世界公民的基本配备。因此阅读教育推动,在全世界皆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3. 在全球化的时代,以学校本位课程,强化国际教育的深度,以全球视野,扩大向度,增进国际教育的广度,以培育世界公民,皆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策略。
4. 当全球社会及环境变迁越来越快,美、加、澳、欧等地以及联合国等,皆推动有关未来想象的各种教育计划或设计;台湾第八次全国科技会议总结报告(2009),也决议调整台湾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为「透过未来想象教育,丰富学子的思想资源,提升核心价值问题之思考能力,从而引导出社会整体之多元角度的科技与人文素养,以及整体性地思考未来以及未来想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全球教育之共同观点,皆以培育「对未来的想象、关怀与行动能力」为主轴,提供永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以未来导向的思考串连「永续发展」。如何使我们的教育作为、课程及师资,赶得上时代的需求,以及如何诊断教师的教法是否有效引导学生,就是各国教育改革的精神所在。
(一) 研究背景与动机
本文从台湾目前积极推行,预定自2014 年八月开始实施的十二年国教教育改革之精神谈起。从学前教育之安全快乐、健康发展;国中小教育之活力多元、创意发展;高级中等教育之适性扬才、特色发展;到大专以上教育之务实致用、卓越发展。辅以高中职全面免学费、推动优质化及均质化、课程与教学的改变、适性辅导国民素养、法治作业方案、以及高中职入学方式等作为,讨论此一波教育改革对台湾中等以下学校之冲击及影响。并以笔者所服务之国立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之作法及推动方向,分析学生学习方向及成效。并以站在台湾全球化脚步最快的新竹科学园区之地利,说明科学园区及邻近大学资源的利用,及与小区高中及国中垂直整合之作法,供教育实验参考。另外,以本校五部共和( 含幼儿园、国小部、国中部、高中部、双语部) 之中西文化合壁之体制,概述台湾普通高中及国际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与评鉴之差别,优质学校认证之同异处,作为教育推动及改革的参考。
……
点评: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
应俊峰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黃芳芷校长的“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 论文,首先从介绍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入手。扼要介绍了云端学习、阅读素养培育、国际理解教育、创意想象思考等有关状况,着重分析台湾目前正在积极推行,预定自2014年八月开始实施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改革对学校之冲击与影响。并以笔者所服务的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为例,结合该校地处新竹科学园区,邻近大学资源,利用五部共和(含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双语部)的中西文化合壁之体制,较系统地阐述了学校的相关改革举措,探讨面向知识经济的未来想象与创意人才的培养。通过四个重视来促进学校教育的四化(专业化教师、国际化视野、信息化素养、优质化办学)建设,给人印象尤为深刻。
(一)重视建构教师专业社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社群』(Professional Growth Community, PGC) 是一种满足个别差异并创造团队合作学习机会的教师成长团体。可以由几名教师针对自己有兴趣的主题设定发展目标与愿景,共同进行集体合作探究与行动研究进而来提升教育质量。活动内容包括自组读书会、教学实务观摩及讨论、教材研发、主题式的经验分享活动、共同专业领域的演讲及研讨会、新进教师的辅导、跨领域知识整合及其他创新的教师成长规划等。例如举办「未来想象」种子教师研习让参与者能深刻且有效地了解「未来想象」的定义、历程与内涵,并与自己的任教领域连结,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未来想象课程设计方案」
这类似教师工作坊,是由几个教师进行密集讨论的聚会,一种公众参与模式。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提供思想碰撞、交流观点、建立共识、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平台。是一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形式。
(二)重视『将国际教育融入课程及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全球视野;
学校一方面将中小学国际议题及国际教育融入课程。办理开设外语及文化课程相关活动并且开设AP 课程(美国大学预科课程);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办理高中生至海外作志工服务并积极开展高中模拟联合国活动同时还运用 SWOT 分析法,对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四个方面校情作了深刻的分析,来推动学校国际教育精进从而力图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
教育工作者是有国界的,但教育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今天让我们的学生能共享世界优秀成果,开拓学生全球国际化视野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及学习基础,选择切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课程科目。从而使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逐步聚焦,从而更好地积累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为未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重视『积极发展阅读教育』,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该项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实施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举办,此后每3年一次。评估主要分阅读、数学及科学素养3个领域, PISA测试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15岁学生担任评估对象,主要检测学生在即将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是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故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芬兰学生曾多次在测试中名列第一。上海代表中国2009年首次参加第四次PISA评估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数学、科学、阅读三方面得分第一。在这三项测试中分别位居第二的是韩国、新加坡和芬兰。美国分列12、23、17。
PISA所指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而是一种对数据讯息所表达出来的素养。为建构本校学生 PISA 之阅读素养,学校成立教师「阅读策略实作工作坊」,以策略联盟方式提升小学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除了培养小学初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奠定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与兴趣之外,还拓展图书馆使用方向,充分运用本校图书馆的充沛资源,让每个学生「爱上图书馆」。阅读教育的推进主要着眼于培育学生面对未来的信息化素养。
(四) 重视『台湾优质高中认证与 WASC 国际学校认证』,追求办学优质化
一方面学校积极参与台湾优质高中认证;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解高级中学之实施与发展现况,以四年为一周期常态性办理高中校务评鉴工作(各校每四年至少受评一次)。 学校在2011学年度校务评鉴中,获得「一等」,目前正以校务评鉴一等之成绩,准备申请『 台湾优质高中认证』。
另一方面学校双语部于2007年提出 WASC 认证申请,2008年4月通过初始访视(initial visit),获得认证候选资格(candidacy)。2011年7月正式获得WASC国际认证。2012年4月被 WASC 副执行长 Dr. Marilyn George 誉为亚洲楷模。
WASC国际认证以校务评鉴为模式,以「评估、计划、执行、再评估」的循环为执行方法。学校自2007年提出申请,到2011年通过认证,在整个申报过程中,发动全体教师由下往上、全员参与,而使WASC国际认证评鉴过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辅相成,教师们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成长获得大幅提升。
同时,对论文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在发给我电子稿论文的封面与目录上,论文题目分别有个性化与个别化两种提法,这两者是两个不同概念,个性化强调面向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似乎比个别化提法更合适。
2, 题目与材料联系有待紧密,如何针对不同差异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真正体现个性化教育。论文似乎更强调多元化。学校四个重视单独展开都有价值,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似乎不够紧密。每个部分都象一颗珍珠,但构不成一根珍珠项链。缺乏一根办学主线。
3, 论文比较多是从学校工作角度展开论述,能否从外部的施加走向内部的驱动,从文本走向人本。多从学生认知规律、阅读自身规律[例以什么(字、词、句、段落)为阅读单位]、信息获取、处理规律来思考阅读教育。例如不同年龄学生的最佳教育期,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
4, 推进国际课程要结合台湾地区特点,否则会水土不服的。国际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是简单的克隆复制。
5, 阅读素养含有信息素养的因素,但信息素养比阅读素养更广,建议用信息素养来取代似更好。PISA能反映学生部分素养,但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如艺术、人文素养、创新素养,交际能力等就得不到有效的反映。
6,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有待充分体现。例如萨尔曼.可汗创始的“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 )及其“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学校“翻转课堂”,将单纯听课这样的被动学习环节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堂时间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则进行更具有合作性、更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学习。可汗学院在线课程的特点:突出“学”而非“教”、微知点为核心、微视频、电子黑板系统、非教师形象。
7, 能否从教师专业化、教育国际化、教学信息化、办学优质化角度来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
8, 能否针对学校特点,探索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资金资源的支持上。以及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各项课程的整体衔接,系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