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探索
静安区教育局 陈宇卿
摘要
上海市静安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教改氛围,如何在高位优质的状况下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三个五年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走向个性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静安区的走向个性化是一个整体架构和系统工程,将从精准的个别化教学、个性化学校创建、长效机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走向个性化 个别化教学 个性化学校
个性化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发达国家尤其重视。个性化教育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思想。个性化教育需要各位教育同仁的实践与思考,更需要我们的智慧碰撞与深入交流。下面结合静安教育发展,谈一谈我们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的探索。
(一) 实施个性化教育、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面积7.62 平方公里,中小幼教育单位共有42 家,是一个典型的袖珍小区,区委区府对静安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化的一流城区,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每年的教育投入按照法律规定保持增长。 在这样一个以国际化建设为战略定位的发达的中心城区,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还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从“九五”开始提出了建设精品教育,努力走出一条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走这条道路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既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又在近年的实践中有扎实的探索。
从历史上看,静安教育界名人辈出,在思想和行动上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传统。教育先哲蔡元培先生在静安创办了爱国学校、陈鹤琴先生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他们在静安开展的鲜活的教育实验,引领和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和“三自”的学生发展要求,一师附小倪谷音女士形成了愉快教育思想,这些在全国范围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借鉴,也为我们静安教育的后来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思想资源。
我们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继往开来,如何推陈出新?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如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要求、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任务、减负增效的新课题以及日益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的优质教育需求,等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也引导着我们秉承先贤“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脚踏实地办教育的作风,面向未来,敢于担当,把握未来教育发展的特征,探求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径。
从九五开始,我们深入分析区情,力求精准把握行动方向,正确选择行动策略,以全力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从内部同质性高这一特点出发,我们选择了区域整体推进的发展策略,从实践创新需求高这一特点出发选择了以教育科研引导教育行为创新的策略,从教育变革周期性长这一特点出发选择了研究主题递进性关联的策略,从教育实践重难点的阶段性强这一特点出发选择了研究主题针对性侧重的策略。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区相继承担并完成了三个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地区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这三个重大项目分别以素质教育整体行动、课程改革、减负增效这三个现在看来相互关联而又不断深化、不断聚焦、不断具体化的主题为研究对象,深化了我区教育发展内涵,使我区教育整体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我区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系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