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中小学校长多元架构领导型态之理念与实践
花莲县花莲市中原国民小学 唐有毅
东华大学课程设计与潜能开发学系 白亦方
摘要
随着信息科技发达、社会变迁迅速、文化多元以及价值纷歧,镶嵌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脉络中的教育组织,内外情境亦日趋复杂多变,学校领导者经常面临矛盾、两难的挑战;如何顺势而为,适时转换领导型态有其必要。本文主要依据Bolman 与Deal (1997) 之结构化、象征化、人力资源、政治化等四项领导架构,论述多元领导模式的特色、内涵与时代价值;并援引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多元架构领导在教育行政上的应用;强调学校领导者面对规律与变动交织而成的复杂环境,应避免固着于单一领导型态,落入「非此即彼」的窠臼,并以系统整合观点,灵活运用此四项架构,弹性调整领导行为,扮演多重角色,以响应现实的需求,展现领导效能。此外,本文并以获颁教育部领导卓越校长奖之中小学校长为例,分析校长对于多元领导型态之理念与实践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与省思。
关键词:多元领导、校长领导、领导卓越
一、绪论
随着信息科技发达、社会变迁急遽、文化多元发展以及核心价值歧异,镶嵌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脉络下的教育组织,也从以往稳定、封闭、规律的面貌,转移为今日变动、开放、复杂的型态。居于组织内外环境交界处之学校领导者,经常面临冲突、矛盾、两难与未知的挑战,不少校长因此遭受挫折,陷入困境,甚至萌生退意。
2011及2012这二年,台湾国中小校长退休人数大幅增加。全国校长协会理事长薛春光(2012)认为,办学环境困难与不友善、校长权责不相称、工作繁杂时间长、压力大、不确定因素多等原因,消耗了校长办学的热情。《商业周刊》亦指出,来自行政与法令框架的束缚,加重校长工作压力,是不少校长申请退休或转任私校的成因之一(黄亚琪,2012)。当然,此波退休潮另有其拉力与推力,但教育环境不复以往,校长经营学校倍感艰辛,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然而,学校组织受大环境变动牵扯的态势并未减缓,未来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测。校长如何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适时转换领导型态,弹性运用领导策略,展现行动智慧,带领学校成员经历一场场的变革,走出独有的特色与文化,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
至于领导行为的探讨,秦梦群(2010)认为,需先了解组织的架构。Bolman 与Deal (1984)亦言,架构如一扇窗,使吾人易于看清事实,决定行动方式;每一管理人员藉助个人的组织架构,以收集信息、做出判断及处理事务。简言之,「架构」如同导航系统,使我们易于规划路线;它是一种工具,协助我们分析现象、掌握情境、收集讯息、做出决策及采取行动(Bolman & Deal, 2008)。
然而组织为一多元的有机体,由意识型态、行事作风迥异的成员所组成。不同的人、事、物交织成多元图像,同样的举动、同一则事件与同一种现象,却在不同的参照架构下,呈现不同的意义。简言之,组织具有多元架构面貌,领导者须有此体认,才能展现领导效能。诚如Louis、Toole 与Hargreaves 所言:「今日的教育思想家逐渐领悟到复杂的组织必须以系统的方式来描述与理解,而不能由单一角度来观察」(杨振升译,2004,页418)。校长如能透视、分析学校组织复杂面貌下的系统架构,针对不同架构之观点,拟定最佳行事对策,必能收「庖丁解牛」之效,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不仅切中关键,而且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为因应诡谲多变的后现代社会,已有不少学者提出统合不同领导型态的多元领导模式,主张打破单一领导风格的观点,建构多元平衡的领导新视野。例如,Deville (1984)依据人格型态,将领导风格划分为理性的 (logical)、客观的 (objective)、激励的 (inspirational)及支持的 (supportive) 等四类,强调四类并重,不可偏废,以展现均衡的领导风格,成为有效能之领导者。Sergiovanni (1984) 建议校长如欲提升组织效能,需运用技术、人群、教育、符号与文化等五种领导力;Schwahn 与 Spady (1998) 提出「完全领导」,主张兼容并蓄真诚、愿景、文化、质量及服务等五种领导型态;Goleman (2002) 则认为领导者会依领导情境的变化而弹性转换六种领导风格:愿景型、教练型、人际型、民主型、前导型及指挥型。由此视之,多面向及整合性的领导型态应是现代领导者的领导新途径。
点评:国民中小学校长多元架构领导型态之理念与实践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李勇
尊敬的主持人;
尊敬的海峡两岸的各位同仁、各位先进:
大家下午好!
能作为唐有毅校长与白亦方教授合作的《国民中小学校长多元架构领导型态之理念与实践》一文的点评嘉宾,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是先于大家几日拜读了唐有毅校长与白亦方教授合作的大作,很受启发,感到唐校长工作很敬业,取得的成绩也很大。刚才唐校长又现场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解读,全面介绍了研究的主旨、核心理念以及切身的体验。
结合阅读在这里主要谈一谈心得与体会:
本文主要基于当下社会变迁、文化多元、价值歧异、资讯快捷、组织开放的环境与状态,依据美国管理专家和学者Bolman和Deal关于四维重构模型和组织类型的核心理念,援引与梳理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并透过两位卓越校长运用多元架构领导策略的个案经验,研究与探讨了居于组织内外环境交织的学校领导摆脱困境与瓶颈的应对举措,选题与研究对区域学校管理理论与实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行文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同时伴有描述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展开的。在基于理论探讨与实务分析的前提下,作者力图构建一个多元架构领导策略的框架,提出了学校领导者面对规律与变动交织而成的复杂环境,应避免固着于单一领导型态,强调应以系统整合观点,灵活运用多元架构,弹性调整领导行为,扮演多重角色,以响应现实的需求,展现领导效能;同时也指出校园存在政治架构,校长应正视并分析之,并研拟相应之领导策略,方能有效率管理冲突、解决资源分配等问题。上述思考为学校管理效能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策略。
应该说本项研究,已经达到了作者的预期目的。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典型分析等环节,逐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但在阅读中我也在思考,如果本项研究向纵深拓展是否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把握:
(1)论文在构建多元架构领导型态体系之时,研究的基础与支撑似乎还显得有点薄弱与牵强。美国学者Bolman和Deal在《组织重构:艺术选择及领导》一书中,提出了观察组织的四种视角,分别把组织看作是工厂、家庭、竞技场和舞台或神殿。更多的是针对企业在纷繁复杂的组织环境当中,重构与选择新机会和新工具。那么借用这一理论研究与探讨学校管理问题时,是否应首先要厘清学校管理的特质与企业管理的内在区别,以及这一理论与当下学校管理的适切性。这是本研究的前提,也是研究结论信度的基础。
(2)能否在现有的两个典型案例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案例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它研究方法,如质的研究,深入挖掘诸位校长管理理念与行为背后的教育哲学意义,这样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的普适价值,和指导意义。
(3)在领导型态之多元建构的思考中是否可以增加领导逻辑与领导艺术的元素,这也是美国学者Bolman和Deal的领导理念之维。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