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路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6-25 17:19:00 人气:
解放前,上海的学校教育争奇斗艳,据1948年的统计,上海290所中学,公立学校仅占30%,私立、教育学校等占到了70%,各种流派、模式的教育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社会活动家都办有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私立学校,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试验田。因此,当时的上海被称之为“教育万国博览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民办教育一度跌入了历史低谷。开发开放以后,民办教育事业重获生机,从非学历、非正规教育逐步发展到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并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 截至2006年底,上海共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21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2所,普通高校试办的独立学院5所,高职学院14所,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数占上海普通高校总数的26.7%,在校生8.1万人,占全市普通高校学生数的17.2%;民办中等学校共有130所,在校生9.3万人,占全市中学生数的13%;民办小学共有23所,在校生2.9万人,占全市小学生数的5.4%。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上海教育的总体规模,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保障,而且开辟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有效渠道,缓解了公共财政的压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了多元化教育格局的形成,推动并深化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但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上海民办教育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表现在:民办学校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国有或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政府对公办学校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使民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上的优势不复存在;随着公办学校扩招政策实施,以及生源数的递减,使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民办学校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在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方面出现混乱现象和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是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民办学校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集中反映在有关民办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不完善,相关政策不配套,涉及民办教育发展的许多重大政策,缺乏周密论证,教育的管理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民办教育“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为贯彻落实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促进上海民办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我们在前一时期教委调研和民办高教协会、民办中小学协会以及有关单位、个人提供的相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当前民办教育存在的十大“瓶颈”问题及其症结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