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教育家办学的土壤,政府责任义不容辞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6-25 17:23:00 人气: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今天的学校和梅贻琦校长的理念正好相反:楼越盖越高,钱越投越多,大师几乎绝迹。于是,有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对此,温总理自2003年以来连续多次提出了“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表明了总理对我国教育复兴的深度思考和热切期望。 回望2009年,一批大师级人物陆续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无论是季羡林还是钱学森,与这些大师的辉煌成就直接相连的,是上世纪上半叶我国教育的辉煌。那时伴随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很多知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都纷纷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有的受聘担任著名大学校长,也有的亲自创办学校,譬如,蔡元培执掌北大校务,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张柏苓创办南开学校,另外诸如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黄炎培等都举办有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学校。共同营造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教育境界。 在今天这样变革的时代,如何回应总理的期待?怎样营造适宜教育家诞生和成长的土壤,并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从而续写上世纪初我国教育的辉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义不容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