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榜下大学如何自持?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讲座教授 程介明
关键词 排名榜 大学指标
伦敦《时代报》今年的排名榜于前不久发表。世界上许多大学校长又是个不眠之夜。
上次谈了一通大学排名榜,忘了说明会议就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的。主办者就是主持“上海交大排名榜”的交大高教研究所。这个所其实不大,当时制造这个排名榜,可能也从来没有估计到会在国际上产生如此震撼性的影响。最近两周在上海和北京连续有四个有关高等教育的会议,排名榜不可避免地都成了话题。交大高教所因此也招来了不少的议论,国内很多不满中国的大学一所都排不上头百名(事实上排进头百名的亚洲大学只有五所日本大学),听说国际上甚至有政府向中国政府抗议的。怪不得在交大排名榜的网页上,有一段不太寻常的声明:“近来有部分国内媒体在没有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排名榜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报道、转载,尤其是对国内部分大学的名次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和比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语气中有点愤慨,可见是受到压力的。
我的分析,排名榜之所以形成压力,原因是很容易明白的:
第一,因为院校被量度了。“评估”是一个文绉绉的词儿,排名榜其实是在量度院校。许多院校,尤其是一些老牌大学,特别是在西方式的问责概念还没有发生的制度里面,是从来没有被人家量度过的,很不自在。糟糕的是,量度的结果,是要公之于世的,非要把院校拿来现世不可。院校的感觉,仿佛忽然被人家脱光了衣服,尴尬而又气愤。
第二,大多数的排名榜,事先不会征求院校的同意,可以说是不由分说。当年无疾而终的英文《亚洲周刊》排名榜,东京大学需要主动提出抗议才能退出。今年五月,12位美国大学校长联名呼吁抵制《美国新闻》排名榜的互评问卷,但是《美国新闻》排名榜的主持人,在上海会议上带点要挟地说,对于问卷不响应的院校,就会在榜上留空,“责任自负”。因此,退也难,不参与排名榜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第三,排名榜采用的数据,大多数是现成的“客观数据”,不是被量度者可以控制的,或者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于是院校只能慨叹无奈,感觉是眼巴巴看着自己被人摆弄。国际排名,除了人们较为熟知的《上海交通大学》与《时代报》,还有由西班牙一个实验室推出的、纯粹由网上资料构成的Webometrics排名榜。在上海会议上,引起很多议论,都说这其实是全世界院校的网页比赛。
第四,量度些什么,往往被量度者事先不知道的。即使是同一个排名榜,用的指标和加权方法可以每年改变,曰“不断改进”。马来西亚就有一所大学,在同一排名榜上,一年之内下跌了90位,引起国会议员质询,校长因而下台。其实是那个排名榜换了一个方程式,与大学无关。
第五,国际排名榜是一种跨国的比较,杀伤力比国家内部的排名榜要大得多。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打算“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志气的表现。但是在没有其它标准的情况下,什么叫“世界一流大学”?最省力的是在国际排名榜上找答案。对于政策上的讨论来说,排名榜的性质、方法、内容等,通通无关宏旨;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排位,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数字。
上海会议的结幕式上,得出的结论是Rankings are here 20 stay!可以翻译成“排名榜不会死”!
的确,在全球范围来说,排名榜这回事,可以算是方兴未艾。一是国际性的排名榜,正在促使各国的国内排名榜像野火一样蔓延。二是排名的意识像瘟疫一样传染,一些原来与排名没有直接关系的例如非常权威的美国卡尼基大学分类,也被人误作排名用途;也有些地方的政府,把排名与素质保证混为一谈,纠缠不清。三是有些政府开始用排名榜来指导对院校的拨款,美国阿利桑那州政府,就决定用《美国新闻》排名的高低来决定大学校长的薪酬,好不吓人。
也有一些比较良性的发展。比如说,德国的排名榜,索性开展几个大规模的调查,求取校长、教师、学生的意见,运用调查结果(也可以说是民意调查)形成排名榜。由于问卷的量非常大,回收率也颇高,因此塑造了另一类的公信力。又如西班牙Valencia政治大学制造的排名榜,刻意在“研究”与“教学”以外,另辟“第三使命”的指标,专门量度社会性(不牟利)、创业性和创意性的成就。
不管如何,排名榜还会存在下去。排名榜已经变成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实际上也是全球化在高等教育的反映。也许这只是一种潮流,不会成为长远的趋势,但是这股潮流的能量很大,不是短时期内就会消逝的。全球的大学,很难在这股潮流之中“幸免”。
能够排在前面的大学,说明在某些方面,表现卓越,值得庆贺。像刚发表的《时代报》排名榜,香港可以有三所大学进入前60名,以小小的一个香港,仅有的几所院校,在国际上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略作分析,很有好处。三所院校在教师的国际性方面颇有优势(都是100分,即最高),这在香港也许习以为常,在国际比较之下,难能可贵,值得珍惜。又例如香港科技大学的另一个优势,是论文引用率很高(92分),这是近年有目共睹的。再如香港大学的院校互评(称为声誉指数)得分剧升(96分),与近年国际关系的剧增有直接关系,其中医学院挟着李嘉诚捐赠网络,在国际生物医疗圈子中,突破明显。都是有根可循,找出其中的因由,对于院校的发展,其裨益又何止排名。
当然,排在前面的,也就背上了名位的包袱,从此多了一份也许是额外的烦恼。最不应该发生的,是顾了排名,忘了自己的本分。但是大多数的大学,一定排不上前面的一、二百名;假如排名很后的,倒反而省去了名位的纷争烦恼,专心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
(文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