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阮成武
[摘 要]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路径是,教育在参与和推动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的总体进程中,促进自身分化与整合,实现现代性的增长与发展。新中国以来教育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成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应当以教育分化和整合的张力平衡与运动为实践路径。具体包括教育利益、教育体系与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内涵、教育体制与机制四个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基本方面分化与整合。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路径选择;《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分化;教育整合
发展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是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与实现路径。所谓社会分化,是指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分解而产生新的社会要素,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由此分割重组而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现象与过程。而社会整合则是对照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针对社会分化带来的不同社会要素及其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纠葛,所进行的顺应、调整与协调。正是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交互作用与运动,促进社会发展并走向现代化的。不待言,“从教育形态变迁的外在表现看,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其中最显著者当属教育的分化与整合。”
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路径,是教育在参与和推动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分化与整合,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发展,进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从新中国以来教育发展历程看,1949-1978年间,教育利益主体是国家,教育通过一系列整合机制以实现阶级内的权利平等,服务工农阶级,捍卫和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显然,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分化,教育现代化踯躅难进。1978-2007年间,国家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等新的整合机制,打破教育权利和机会的阶级分化,教育利益由一元垄断走向国家、群体和个体的多元分享,通过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努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同时,又以教育利益的区域分化、城乡分化、校际分化、个体分化为动力,形成利益竞争与矛盾并存的教育格局。2007年十七大以来,在这种教育分化基础上又进行新的教育整合,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重要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可见,新中国以来的教育发展正是在教育分化与教育整合交互作用中不断前行的;其中的停顿、僵滞和失衡,都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导致教育现代化的受阻、停滞或反复,教训沉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确立“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如何选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并逐步走向全面实现的实践路径,是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是推进教育分化和整合的张力平衡与运动,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具体说,以教育利益分化与整合为价值目标,以教育体系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内涵、教育体制机制的分化和整合的张力平衡与运动,作为实体框架、条件保障、动力装置,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附件下载:
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