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高等院校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6-12-19 10:25:00 人气: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教育大众化逐步推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28%,这是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应达到4%的目标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首次“达标”,从此,中国教育投入开始进入后4%时代。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学校众多,科技经费投入较为有限,高等学校在数量上省际之间分布也较为不均衡,如何更好的将有限的科技资源分配到我国数量众多的高等学校之中,这就需要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效率进行科学地测度并评价,并查明究竟哪些因素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并从阻碍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因素的视角入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本文构建了测度中国各省高等学校的创新效率的两种指标体系,一种为数量指标体系,另一种为质量指标体系。我们的研究结论发现:在数量指标体系下,西部各省的高校创新效率普遍高于东部和中部各省的高校创新效率,而在质量指标体系下,东部各省的高校创新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表明质量指标体系更能合理的反应中国创新效率发展现状。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上,我们发现在质量指标体系下,创新效率受到了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校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影响,各省的经济增长水平越高、高校结构越好、职称结构越优良,其创新效率越高。因此本文的研究表明,有必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质量的提升。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要改革高等学校考核指标体系,从数量的考核上上升到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数量考核指标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反应高等学校的创新效率,反而使得各省的高等学校办学为数量而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发展,也不能真正起到科学研究中的引领创新之路,因此使用质量指标体系相对而言更好。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经费的扶持,从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落后地区在创新效率上仍然较为低下,西部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办学实力和职称水平的限制,其创新效率仍然没有东部地区高,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

第三,从我们的测度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并不是高等学校规模越大创新效率越高,因此要注重根据高等学校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对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高等学校应加大其规模投入、对于一些规模报酬递减的高等学校应控制其规模。但是从总体而言在当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扩大高等学校规模来提高高等学校的创新效率。


以上文字摘自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于洋的来稿《我国各省高等院校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