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研究的场域与方法变迁
林润之
教学研究不可能回避教学“场域”和教学价值问题。这是教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价值与事实关系的一个前设判断。研究者只有进入教学活动的“场域”才能进行有实效的研究。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是教学研究的场域。教学哲学、教学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也同样是研究课程、教学活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内容场域和研究的方法途径。不同场域的教学研究,其方法途径及产生的价值也不相同。而相对于教学研究的主体,最广大、最普遍的教学研究队伍——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县市一级的教研员来说,由于教学哲学研究的空疏化征兆、学科教学研究的技术化困境、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性限定等,这些场域的教学研究是他们不能为,也不愿为的。
教学哲学研究场域表现出相对的空疏化,学科教学研究技术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学习心理学研究场域的实验性限定,要求教学研究的场域和方式方法发生变迁,从过去单个教育家、教学研究者的个体研究发展为包括一线教师在内以群体为主的协作研究;从某一领域学者的专门研究,发展为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相关领域进行的交叉综合研究,使之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优势互补效应。也正由于此,教学研究的场域应该向学校课堂教学场域变迁,变迁到教师“教”的场域和学生“学”的场域中来,使学习研究与教学研究在学校课堂里合流。让教学哲学研究的学术探讨,学科教学的技术性研究,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测定、数据处理与检验等不同领域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一起合流进入教学实际场景,克服以往教学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偏见,提高教学研究的可靠性及其本真价值。这是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理论和实践联结的需要,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课程和教学论建设的需要。
学校、课堂是一线教师熟悉却又陌生的场域。教师们天天在学校里工作,天天在课堂里与学生一起活动,把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却很少关注和研究课堂。他们对教学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统教学论场域,较多关注课堂中的各种要素,是一种 “解构式”的研究,也就是没有把课堂作为教学现象与规律发生的主要“场域”,没有把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实验室,更没有想到要“重构课堂”。因此,需要借助教学哲学研究的探讨提供反思性的知识和思路,借助教学研究的技术范式提供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借助心理学实验研究帮助揭示教学现象中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把课堂当作包括课堂实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来研究。
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时空,也是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作用的最重要的时空。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的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学研究应以“学习为本”,应从各种各样的教学程序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形式层面的探索,逐步深入到教学活动实质性层面的探索。研究的场域也要相应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方面。只要努力创新多样化的综合研究方法论,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相结合,主客位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深描解释法、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叙事法等综合运用,就能发挥教学研究场域合流的互补优势,这对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尤其必要,也尤其有利。
以上文字摘编自广西贺州学院林润之的来稿《论教学研究的场域与方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