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主要特点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日期:2010-9-29 13:04:00 人气:
德国积极心理治疗范式的主要特点积极心理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范式。其突出特点如下: 1.跨文化研究。积极心理治疗就是一种以深入分析25种不同文化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化治疗模式,使其能够适用于全人类是佩塞施基安执著的追求。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他成长的文化背景中,并因而受到该文化背景的影响。 2.积极型视角。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疗法,着眼于冲突和苦恼解决的积极策略方面。积极心理治疗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治疗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体现了一种社会积极意义上的博爱观。这一心理治疗范式扩展了人们对心理治疗性质的积极认识,推进了心理治疗本土化运动的积极发展。 3.整合化理念。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多元意义上的整合化治疗,注重吸纳其它心理治疗方法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而不是简单排斥、否定其它治疗方法。它全面综合了15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了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人本中心疗法等的综合,使得各种方法能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避免了单一理论与方法的不足。 4.人性化原则。积极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解人性的新视角,在治疗手段、方法上充分体现了心理治疗的人性化特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积极心理治疗是典型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范式,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范式的新进展。 5.自助式疗法。积极心理治疗范式赋予人积极能动、富有力量的主体形象,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心理疗法。积极心理治疗提倡不仅要接受来访者的意识形态,而且要激发其自身的力量而使之自我改变,这对来访者的身心不会造成负面的冲击。 6.社会化效应。积极心理治疗注重心理的社会因素方面的影响,将来访者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来访者做自己环境的治疗师,这是一个系统治疗的过程。因此,积极心理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治疗形式,不局限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将自己置于与环境的密切关联之中。 【摘自《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