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之维:学校课程改革的文化论观照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日期:2010-9-29 14:02:00 人气:
在这个由互联网、知识经济和流行文化编织的全新世界面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代际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课程研究、设计和开发中对“代”文化属性予以足够重视,建立一种全新的代际和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式和方法上的变革与创新应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 代际之维:学校课程改革的文化论观照■ 王小红 2004 年,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杂志的编辑手记《请国人温习常识》等入选深圳多所中学的选修课教材和20 多所国内名校的实验教材;广州市高中新教材特设“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也出现在高中语文读本里。 2005 年,奥运冠军刘翔事迹收入上海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 试验本)。 2007 年9 月1 日起,北京9 区县的高中语文读本中出现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材推荐选修课部分收入了《新鲜的网络语言》…… 最近几年,各地课改中,一些时尚的文学作品甚至流行歌曲开始登堂入室。这一改革不断引发种种困惑和议论。有人认为适应了时代需要,体现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精神,是对过去过于僵化、呆滞的一统化、脸谱化教育的纠正;有人认为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通俗文化取代了主流文化,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有人担忧过多删减古文名篇会加剧已有的文化断层,导致学生对历史的遗忘。 课程作为一种文本形式,其主要功能在于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这决定了任何课程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文化遗产,而只能依据某种标准对现有文化遗产进行筛选。如今,日渐兴起的青少年文化逐步打破了曾经严格的文化边界,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在这一社会现实面前,学校课程也难对这一文化现象视若无睹,开始小心翼翼地认可并吸纳青少年文化的某些内容和形式。课程对青少年文化的吸纳和观照,是教育面对社会文化变迁所做出的主动调整。本文将以代际理论为视角,对课程改革的这一趋势做出分析。 …………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