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走向课程——构建实施德育活动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5-5 17:08:00 人气:

从活动走向课程
——构建实施德育活动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沈伟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核心议题,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只要提及学校德育,人们印象中就可能是各种仪式、各类活动、各场报告……尽管这样做也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看,仍存在着主题随意,方法简单(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等弊端,往往造成目标过高、内容笼统、形式僵化、评价单一、学生厌倦的结果,这些都可能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按照课程体系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来加以解决。因为课程既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有序的实施途径,又必须有相应的教材和合理的评价,可以将零散、随意、应景的德育活动,整合成“目标定位恰当、内容特色有序、评估多元综合”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课程。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德育活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整合框架,使德育活动课程化

(一)构建明确、适宜的德育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是构建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要要素。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定位恰当与否,是能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目标不仅决定了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能够统领整个实施过程。活动课程的目标制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有坡度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承认学生的认知差异和群体组合的区别,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制定既统一又有所侧重、既规范又分层递进、既严格又逐步提高的德育活动课程目标,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以开展“热爱家乡”教育为例,学校设计了以下目标。

……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