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关注度研究
——以上海大学人才学院*为例
申小翠 陈 敬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关注度便于了解该群体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整套国家制度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大学生从自身学识阅历、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度的历史合法性及理论本身的演绎逻辑等不同角度能够认同“六个为什么”的理论内涵,同时又对“六个为什么”理论外延中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中外相同制度层面对比等问题存在诸多追问与期待。为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中西方制度的差异并激发和保持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六个为什么 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1)09-0052-05
“六个为什么”紧密地联系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关注度,把握学生在接受“六个为什么”理论教学后的思想动态,提高试点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集中对本校人才学院的62 名不同年级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了“六个为什么”专题讲座,并及时地进行随堂反馈问卷调查,以为一步推进“以问题逻辑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六个为什么”教学在更多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本次调查共发放随堂反馈问卷62 份,回收有效问卷54 份,其中包括文、史、哲、理、工、商、管、法、艺等学科的学生,他们大致均衡分布在本科一年级至硕士三年级这七个年级中。最终取得的这份样本具有较强的普遍性,掌握的基本情况也较为真实。
根据问卷中所设计的“提出问题”、“表达感受”、“确证理解”和“阐述观点”等板块,笔者从认知、评价、追问、期待等四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的关注度,并从这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