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大众化语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2-12-25 10:29:00 人气:

使用大众化语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视角
朱潇潇(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 200433)

[摘 要]来源于实践、富于解释力的语言,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在网络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特点和需求,积极构建课程讲授中的大众化语言方式,通过紧密联系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众化语言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11)09-0057-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对起着桥梁沟通作用的语言手段,应当不断进行优化,以此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一、充分认识大众化语言的推动作用及实践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要求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方法。其中,以语言工具深化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就是利用语言艺术工具,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侧重于分析、对比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理论的魅力可以通过语言的丰富表达力得到充分展示。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联系实际与互动中学会对现实问题举一反三,培养自觉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突破教材篇章限制,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系统和全面的把握。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语言艺术工具的运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时间跨度大、历史背景复杂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优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