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偶发事件中的必然性——回应《“衣服”事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日期:2010-9-30 10:17:00 人气:

寻找偶发事件中的必然性——回应《“衣服”事件》

何康

班主任的非预设性工作中,偶发事件是最值得关注的。处理偶发事件,首要的工作就是制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其次要根据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教育。作为涉世不深,遇事不多的学生,过失和错误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课堂”。

制止“衣服”事件,应该由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宣布一些刚性的规定,主要有两条:学生不得违反正常教学秩序;当事人不得扩大事态并引发新的冲突。当然工作力求细致、周密,如要做好班干部的工作,发挥他们稳定局面的作用;要找当事人谈话,让他们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及如何化解矛盾;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家长的支持。

一件小事导致班际冲突,几个问题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衣服被弄脏了,涉及两位直接当事人——衣服的主人和弄脏别人衣服的同学。如果衣服的主人对他人无意识行为宽容一些,如果弄脏衣服的同学态度诚恳一些,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纠纷可能就无从谈起。二是作为非当事人不知如何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旁观同学能够好言相劝,而不是上楼“助阵”、推波助澜,那么两个人的矛盾可能很快就偃旗息鼓,不会激化为班际冲突。三是班际冲突发生后,不会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学生,应该选择的方法是报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也可以请宿舍管理老师出面协调;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居然选择为校纪所不容的“闹罢课”。对这些问题,都必须进行教育与指导。

发生这样的问题,责任不全在学校。对于如何处理人际矛盾的教育,家庭同样有教育的责任。但问题发生在学校,班主任就必须承担教育责任。面对“衣服”事件,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

1.力求搞清事实真相。解决问题要以理服人,就要把事实搞清楚。衣服被弄脏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矛盾激化是一方缺少宽容心,还是另一方态度不诚恳,或者兼而有之?事实不清,学生会口服心不服,教育会事理不明。

2.根据事实,让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受到教育。重点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班际关系,如何遵守校纪校规。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如古训“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人际关系的处理,随着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问题和冲突的增多,已经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但班际关系的处理,在以竞争为主要模式,以百分比为评选先进班级主要依据的学校管理体制中,基本上处于教育缺失的状态,值得我们重视。

3.充分运用这一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中国人的智慧是让坏事变成好事。如果能够将“衣服”事件演绎成鲜活的主题教育,对该校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上海,201100)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