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自尊——回应《信任》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日期:2010-9-30 10:42:00 人气:

唤醒自尊——回应《信任》

程祖进 蔡凌云

撒谎骗钱,逃课上网,阿伟的错误在当下的学校中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十分理解何老师的气愤,真诚的信任遭到践踏,这种滋味不好受。不过,气愤归气愤,接下来该如何处理,却要冷静思量。
为什么现在“阿伟”们越来越多?抛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反观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会发现问题。把他报送学校,给个纪律处分?把他移交给家长,带回去好好“教育”?或者让让他写份检查,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这些惯常的做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学生惩罚打击,让其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坏学生。也许我们想杀一儆百,想惩前毖后,但这种“赤裸裸”的教育行为常常会摧毁“阿伟”们本不坚强的自尊。这样做很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阿伟”们

彻底败下阵来,从此服服帖帖、唯唯诺诺;二是破罐子破摔,从此变本加厉,成为不可救药的“坏学生”。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借用外力穷追猛打,而要以爱和关切唤醒自尊,维护孩子的心力,逐渐增强其自我控制的力量,走向自我救赎,“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林格语)

阿伟就是一个可以唤醒自尊、走向自我救赎的孩子。因为他平时品行不错,“在老师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孩子”;因为他有羞恶之心、畏惧之情,老师找到网吧,“他脸色一变,怯懦地站了起来,却说不出一句话”,他怕父母知道,不愿他们伤心,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基础,具备了不错的教育契机。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如下策略,供何老师参考。

首先要表现气愤,传达关切。“气愤”和“关切”并不矛盾,责之切是因为爱之深。老师的表现要让他看得出“老师很生气,问题很严重”,让他感受到老师很在乎自己的行为。这样,既没有把他一把推开,又在他的心中堆起一个“堰塞湖”——形成一定的心灵威压。这种蓄势,将会为接下来的导引创造有利条件。

如何导引?这一步最重要、最关键。我们把它概括为“唤醒自尊,再给信任”。这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气度,更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智慧。

第一, 做好自己的心理疏导工作,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在所难免,自己要冷静。

第二, 缓和紧张气氛,真诚表达自己和其他老师一直以来对他的良好印象和殷切希望,唤醒其自尊。“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僖公三十年》),不吝啬赞扬之词,尽量放大其闪光点,帮助他向真、向善、向美的向心力,引导他擦拭心中刚刚蒙上的一丝灰尘。

第三, 以退为进,再次给他信任,强化自尊。阿伟的话中有两点需要证实,一是他的妈妈是不是真的病了,他的爸爸是不是真的外出打工了;二是他这两天旷课是不是都去了网吧。真相弄清不难,不过方式方法有讲究。可以追问,可以家访,可以问同学,可以请父母,但我们认为这些常见的方式方法只会使情势僵化。老师不妨退一步,告诉他老师不想通过其它渠道进行明察暗访,老师相信他,甚至可以向他保证如果他能做到完全诚实,老师不仅不会报送学校、通报班级,而且还可以答应他的请求,不告知家长。当然,也要暗示他,如果撒谎欺骗,后果会很严重。这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恐吓,而是想让他明白诚实有多珍贵,老师有多么爱护他的自尊。

第四, 长期“放贷”,不断“提息”。20元钱的事不能不提,当然也不可能马上催还。我们设想,老师可以与阿伟约定,20 元钱不定期地存放在他那儿,只要他能够做到诚实做人、踏实学习便不“催债”,不过,老师需要不断地提取“利息”,即要看到他在做人和学习方面的不断进步。这样处理,等于给他“注射”了一支可以一直发挥药效的强心剂,提醒自尊,催他向上,完成自我救赎,走向自我超越。“堰塞湖”的导引工作基本完成,接下来还需要“勘察地形”——适时家访,“平整基地”——相机重用。家访,是为了进一步走进阿伟的世界,老师要信守诺言,不告状,维护阿伟刚刚建立的自尊。重用,是巩固阿伟的自尊,当他有了明显的进步时,可以让他担当一定的班级职责,培养他成为一个能够“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中学,上海,200240)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