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所召开本学期第一次全所大会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10-31 13:59:00 人气: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于9月26日下午,组织全所人员在会议中心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全所会议。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王丽强书记主持。

首先,由民办所负责人董圣足介绍上半年民办所完成的各方面工作,具体有“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构建计划”、“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构成及教育问题研究”、“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问题研究”等课题。董圣足负责人接着宣读了我所获得的数项科研成果奖:方建锋负责完成的决策咨询项目“公立转制中小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政策研究”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二等奖;在“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中,胡卫、何金辉共同主编的《办学体制改革:多元化的教育诉求》获“教育理论创新奖”一等奖,董圣足的《民办院校良治之道》和唐晓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获三等奖。此外,我所还参与了重要文献资料的讨论、修改、建议和起草工作;还承接了市教委、决咨委委托的重要课题,如“公共服务教育均等化”等。几项重点合作项目都准备陆续签约,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也准备筹建江苏分院、黑龙江分院等,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为我所用。我所科研人员撰写的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并被决咨委采纳引用,学校的研发工作也取了可喜的成绩。杂志、网站、后勤、宣传、科辅、安全等方面也都配合默契。在最近参与承办的全国部分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和在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民办教育教育高峰论坛”上,我所科研人员都有主旨发言,受到领导好评,不仅相互间进行了信息交流,更是扩大了我所影响力。

在下半年工作中,民办所将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在推进团队建设工作方面,组织赴广东、山东等地进行民办教育情况考察;开展每月业务学习;建立青年导师制度;实施著作出版资助及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在科研工作上,抓好各类在研项目的结题工作以及明年纵向课题申报准备工作。同时,仍然要不断强化所内各项制度建设,包括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所学术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优制度。更要进一步做好党群工作以及做好《学前-特殊教育志》编撰的前期工作、杂志及内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等。民办所下半年更要积极与各级政府组织、民办教育协会及研究机构的联系、交流和协作,扩大民办所的外界影响力。

民办所副所长唐晓杰分别从决策咨询成果的申报、团队建设的中期评估、各级各类委托项目的结题、蓝皮书项目的撰写、下半年外出考察项目准备等几方面作了简单汇报。

党支部副书记何金辉则对我所下半年开展的业务、政治学习安排作了汇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来我所做学术报告和形势报告,也有组织所内科研人员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还有每年两次的所内学术论坛以及结合当前时势的各项读书会等,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度和积极性。

最后,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讲话。他从团队建设、制度设计、研究重点、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民办所提出了希望。他讲到民办所管理团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与科研人员紧密团结,学术气氛越来越浓,逐步形成了良性互动、和谐高效的局面,感受很深。具体表现在:民办所半年来成果不少;新班子成员经过一年来磨合,内部管理各方面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内设机构的雏形已基本成形,团队建设有序推进;科研力量不断增加,研究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胡院长针对民办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要让每个人的兴趣、天赋、能力得以发挥,要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科辅人员、后勤人员在事业和生活上的不同诉求,使每个人的兴趣、天赋、能力在民办所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发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第二,制度规范既是保证也是推进。创新要有基本制度,好的制度一定能让大家更充分地发展。我们承接的一些课题项目要在制度框架下,要在一个负责任的前提下,做一个,成功一个,既完成任务,又要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知誉度。此外,非学历教育的研究、高等民办教育的研究,这些都是未来的增长点;还要考虑怎样与即将挂牌的中国政策教育研究院办学体制研究中心的运作创新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为民办所争取利益最大化。第三,要占领教育科研的制高点。科研是民办所安身立命之本,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研究。我们的研究要在民办教育和办学体制改革上面占领制高点。第四,分工是基础,合作是重点。民办所的科研氛围还要进一步营造。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合作,有分工有合作,这句话才是完整的。明确定位、职责,搞制度建设,最终目的决不是为了分工。分工是基础,合作才是重点。第五,研究人员不能关起门来做井底之蛙。研究人员要扎根实践,扎根社会,“三服务”工作都要抓好。我们做学问要思想领先、文化领先,才能无愧于时代。胡院长的一席话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需要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去努力探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