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时不我待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28 15:32:00 人气:

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时不我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 陈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不断扩大,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至“十五”期末,在我国7000万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5%。按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这一比例应达到15%,缺口高达700万人

●应当看到,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远未形成。重学历教育的倾向,也正在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更为主要的是,职业教育自身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或者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因为当前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无论是从薪资上还是晋升通道上都未能充分得到体现和保障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薪酬标准,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形成激励广大市民在不同起点不同岗位上不断奋发学习的运行机制,加快职业教育自身改革步伐,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也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集聚起包括技能型人才的各类技术力量更是推进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不断扩大,从国家到地方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至“十五”期末,在我国7000万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5%。按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这一比例应达到15%,缺口高达700万人。在上海,劳动力市场中持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还不足实际需求量的30%。保守估计,未来5年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新产业中的技能型职位至少有30万空缺。上海的高技能人才占整个技术性从业人员的比重在16%左右,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30%-40%的比重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同时应当看到,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也远未形成。比如,伴随高校扩招,年轻人可升入普通高校的机会大幅度扩张,极大调动了广大家长和学生选择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热情,也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领域——职业教育更加成为学生选择的劣势。

再如,重学历教育的倾向,也正在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据前不久对本市职业学校的调查,进入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其中平均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少则相差100多分,多则相差400-500分。相当一部分职校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亲情关怀,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个性和能力的开发尚处于自在状态。

更为主要的是,职业教育自身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正面临着“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职位却长期空缺,无人问津。这些空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职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同时,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或者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因为当前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无论是从薪资上还是晋升通道上都未能充分得到体现和保障。据去年对上海市中职学校700余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初次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1200元以上只占三分之一,工资收入普遍不高,与学生的收入期望形成较大差距。另外,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也十分困难。

因此,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首先就要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薪酬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动员全社会改变长期形成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偏见;二是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三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制定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薪酬标准。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两类证书的融通有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地位,有利于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目前,由于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由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在体制上还存在实现这一融通的障碍。建议引入“大职业教育”观念,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实行统一管理,为两类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

第三,要形成激励广大市民在不同起点不同岗位上不断奋发学习的运行机制。比如,实施多元入学方案。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其具备一定的工作年限后,即可升入相应高一级学校这一政策。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员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对在工作岗位中取得较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应给予免试进入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习的机会。

再如,实行“分段学习,学分累计制”。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学分制标准化的试点,在职职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其中包括正规学校教育活动,也包括非正规学习活动,在这两种同层次、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学分,逐年累计,待达到学历教育所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第四,要加快职业教育自身改革步伐。一是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保持普职分流比例大体相当。同时要进一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就读职业教育。本市最新出台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奖学政策体系方案”,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市政府将投入3.2亿元用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奖学和助学,投入总数是上一学年的4倍。这一举措对吸引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解决贫困生的学习问题开了个好头。从长远看,要逐年扩大优惠条件并逐步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被冷落的局面;二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要进一步接口,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师资质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专门办法,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条件。鼓励职业教育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加快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合搞好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和“出口”环节。

第五,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传播途径,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宣传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文见《文汇报》2007年8月3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