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职教论坛 日期:2011-3-22 9:05:00 人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黎明摘 要:职业能力是指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总和,是个体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专业能力因专业而异,非专业能力固职业略有差异,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其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方法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沟通能力、公关能力、挫折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存储能力、解码能力、提取能力、应用能力和精制(扩充)能力,职业教育应以职业能力的塑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能力;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3—O004—12 一、能力和职业能力(一)英语中的能力定义“能力”:Ability capacity or power to do sth physical or mental做体力、脑力工作的能力或力量。(a machine with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large loads.) cleverness;intelligence智慧,才智talent天资,天分。(have a great musical ability [Oxford]) The fact of having the skill,power,or other qualities that are needed in order to do something能 力;技能;才能;才智。(She has demonstrated a re markable ability to get things done.〔longman〕 “能力”:Competence Competence:being competent;ability胜任;能 力;称职;Competent:(of people)having the neces Competence(competency):ability to do what is needed;skill能力;技能。(I’m only worried about “能力”:Capacity abilitty to hold or contain sth容纳某事物的能力。(a hall with a seating capacity of 2000.) Ability or power能力,才能;力量。(Her ca pacity to remember facts is remarkable.〔longman〕) “能力”:Facility Ability to do or perform something easily and well (做好某事的)才干,能力。(Her facility with/in languages.〔longman〕) “能力”:Power (in people)abbility to do or act(人的)能力。(I will do everything in my poxver to help you.) What one can do;(normal)ability能力,天赋。 (Humans are the only animsls with the powar of speech.〔longman〕) 英语“能力”综述:ability:既可以指天赋的能力,又可以指后天培养的能力,主要用于人;Compe tence: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Capacity:指容纳和吸收的“能力”,既可以指人,也可用于物;Faculty:指和身体和心智有关的官能,才能;Power:生理或心理上的能力;Talent:天赋才能(尤指艺术),天才,人才;Skill:经过后天训练而获得的技能;Aptitude:天生才能;Facility:容易做好某事的能力,潜在力; Capability:具备某种素质、资格处理某事的能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表述表述1 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 表述2 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表述3 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表述4 是指人在顺利地完成某一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能力。 表述5 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表述6 是指从事某一社会职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以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工作能力。 表述7 是指从事某种或几种职业的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从事实际岗位工作的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岗位工作上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表述8 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表述9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微机应用能力等。 表述10 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表述11 是指从事所有职业必备的共同基础能力。包括:语言、数理统计、经济经营、解决问题等能力。 表述12 是指能否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实际本领,是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综合化的体现。 表述13 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取得成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称为通用职业能力.具有在不,同职业之间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 表述14 是指。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 的综合。 表述15 澳大利亚把职业能力定义为:在工作及其配合中有效的参与能力,集中体现为工作时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表述16 英国的继续教育处(FEU)将职业能力定义为:是个人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专长、角色和任务的胜任。 众多的表述尽管存在着差异,但还是有着若干相同之处。这就是能力与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相联系,说某人有能力完成任务,首先是指某人胜任某项工作;能力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相联系,说某人有能力完成任务,其次是指某人不是偶然地靠运气完成该任务,而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尽管可能有时会有些某些挫折;能力与效率和熟练程度相联系,说某人有能力完成任务,最后是指某人具有较高的熟练程度和较高的效率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较高。 (三)发达国家的职业能力内涵表述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就提出了关键能力的培养,把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关键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是指建立在本职业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顺利完成本职业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任务的能力;方法能力强调的是方法,强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要会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社会能力是指在现代生产过程中,个体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任务;需要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和人进行合作、协调、沟通,在八小时以后就更需要和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现代社会的人不仅是职业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他需要具备和人进行合作、协调、沟通的能方。在当前进行的德国学习领域改革方案中,将多年来使用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概念转换为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的概念,尽管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变化,除了已知的将原有的方法能力涵盖在新的概念之中外,其它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文化理解的能力。 美国劳工部把21世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称为“关键能力”并要求9-12年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导向,并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依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还要依靠 普通教育课程。美国劳工部认为的关键能力包括: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无论是职业课程还是普通课程都应注重学生三方面的训练,基础知识和技能,思维技能,人格发展。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依次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培训技能、理财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商业管理能力。 英国的通用能力,以BTEC课程为例,(BTEC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该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由英国两大职业评估机构技术教育委员会和商业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是英国权威的资格开发和颁证机构)通用能力包括七个领域十八项成果。分别是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安排自己的任务和承担责任;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课题;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获得多样性的技能来适应新的和多变的环境。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尊重他人的价值、看法和意见;个体和群体之间良好的合作交往和工作效率的整体性。沟通与交往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接受和应答变化的信息;通过可视性和灵活性的方式表达信息;用书面形式交流和用语盲或形体语言参于交流。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使用信息资源;处理复杂的常规和非常规工作和鉴定、解决常规问题。数字的应用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运用数字技能和技巧。科技的运用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使用多样性的科技设备和系统。设计和创新的应用能力领域,相对应的能力成果是在新产品的开发、服务和环境方面应用多样性的技能和技术来发展一种新颖的思想和进行多角度思维。所有的课程都有通用能力培养的任务。 (四)关于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定义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B.A.克鲁捷茨基:如果一个人能迅速成功地掌握某种活动,比其他人较易于得到相应的技能和达到熟练程度,并且能取得比中等水平优越的成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能力的。 能力、知识、技能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知识、技能都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能力、知识、技能又是互相联系的,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二、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意义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曲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教育长期偏重于知识传授,传统的考试方式又强化了这方面的要求,致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二是一些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理念的过分解读,将职业教育看成是职业培训,降低职业教育的要求,致使毕业生的技术含量、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教育的责任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有过精辟的论述: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汉城召开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大会的有关文件中也提到:职业教育不应该仅仅由经济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求驱动,职业教育应该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人的教育,实施教育的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类型强调经济发展的需要,关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成为生产第一线的能工巧匠,有点功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同样应该秉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的需求从国际上看,以英国为例,当问及英国雇主看重职校毕业生哪些素质,对于应聘者最希望他具有何种技能时,80%的雇主认为是守时,79%的雇主提到读写能力,77%的雇主强调计算能力,还有 75%的雇主说是热情和责任感。雇主并不要求前来应聘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是完人,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企业给予从业者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期限通常为5年。在此期间,企业愿意提供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中国企业的调查得出的结论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前几年,某一国家规划教育部的重点课题曾对不少企业进行过调查,企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是看重的,但远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前几位的是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等等。笔者前几年因课题研究的需要,也曾在上海浦东对多家电子类的外资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过个别访问.这些企业在新员工选择的标准上几乎是相同的.不看专业只看人品,他们认为人品是很难重铸的,技能是可以继续培训的。 香港迪斯尼乐园把清洁工培训成“明星”更是成为培训中的经典。准扫地工们接受的培训远非仅仅是如何把地打扫干净,还包括熟悉乐园内所有游乐设施和公共设施的位置、学习修理轮椅和童车、学习各种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学会照顾孩子、学习简单的手语等等。看上去很多和清洁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就是这些员工的这些能力恰恰是迪斯尼乐园魅力无限、经久不衰的秘密武器。职业培训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所进行的是职业教育。 (三)学生的期盼低分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低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差生,且不说,今天这些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差,但并不意味着明天他们在这方面将一定差。重要的是在这些学生身上,是否还存在着若干潜能尚未开发。放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快地找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将他们身上的潜能开发出来。 美国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人类至少存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七种以上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认为智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与生俱采都拥有七种以上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时候,组合运用这些智能的方式和特点不同。 对于进人职业院校的青年人来说,只要条件适合,人人都能够学好他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热切地盼望我们的职业院校能够为他们搭建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 三、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专业能力的开发如上所述,学生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开发以职业活动学说为依据.在专业能力开发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学科课程与技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以理论为主线,以实践为依托,如会计专业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从生产组织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工艺过程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提出品种法,然后再叙说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最后才说到品种法举例,举例显然是为理论所服务的;技术学科课程以实践为主线,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同样的内容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以一个企业实实在在的典型例子为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品种法计算成本,这里也需要相应的理论,但理论的用意非常明确,是为实践服务的,通过计算.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会用品种法对成本进行计算。 学科课程以陈述性知识为纽带,如可编程序控制器中,PLC的基本知识,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PLC的存储区分配和基本指令,PLC的功能指令. PLC的步进顺控指令及编程方法,PLC的通讯和网络构成,PLC控制系统设计,PLC的应用实例,PLC及其控制系统的维修,强调的是知识点的衔接;技 术学科课程则以程序性知识(技术)为纽带,PIC课程的项目有多席位智力竞赛抢答器(互锁控制),自动控制红绿灯(时间控制),多层电梯控制(随机控制),自动送料机械手(高自由度顺序控制),注塑机自动控制(微分积分控制)等等,强调的是技能点的衔接。 学科课程是单一的学科,反映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技术学科课程则常常表现为综合的学科,反映的是一个生产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多门学科的支持,如一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制图、材料、工艺、刀具、夹具、机床等诸多学科知识的支持。 技术学科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辩证否定,技术学科课程是展现职业教育特征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类型。 (二)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学派 当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指引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改革的主流依据有: 1.工作任务学说 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脱离的传统格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 2.工作过程学说 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任务(单元),它与学科知识领域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职业能力学说 以职业能力的塑造为目标,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非专业能力,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包括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方法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沟通能力、公关能力、挫折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存储能力、解码能力、提取能力、应用能力和精制 (扩充)能力〕等等;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职业活动包括专业活动和非专业活动,专业活动已非常清晰,非专业活动有技能活动,社团活动、创新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任务取代学科课程,以实践的系统性取代理论的系统性,其核心是规划什么样的项目和设计什么样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做,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笔者将借助于工作任务学说、工作过程学说和职业能力学说所开发的课程都称为技术学科课程, (三)职业能力学说的精髓职业能力学说借助于项目任务实现,但职业能力学说的项目任务有其特定内涵。职业能力学说认为:技能不仅仅是动作技能,还有更为重要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主要依靠手脚完成任务,认知技能则主要依靠大脑完成任务,当然手脚和大脑彼此之间是互相依赖,很难绝对分开的。动作技能不是技能的全部,它仅仅是技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含量的提升,部分动作技能将逐步地被机械化、自动化所替代。认知技能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所以在关注动作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毕业生认知技能的塑造。要让毕业生不仅会做,还要让他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有几种方法去做?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可以先试着去做?在做完之后反思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做?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具有迁移能力和方法能力。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职业能力学说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仅要会做,还要知道若干为什么要这样做,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动作的熟练程度要高些,理论要求可相对低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动作的熟练程度可相对低些,但理论要求一定要高些。职业教育需要理论知识.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能够指导实践。一个只会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毕业生其实和稍经培训上岗的农民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样的毕业生并没有就业的后劲和优势。现在的关键并不是要不要理论的问题.而是要选择什么样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职业能力学说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只会模仿地做,还要知道如何去创新地做。从模仿、借鉴到创新虽然仅仅只是一步之遥,但却蕴含着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革命。表现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模仿能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弱的现象,其本质原因主要是由中国教育引发的。中国需要创新的环 境,职业院校需要给学生创建创新的舞台。 (四)职业能力学说中的项目任务职业能力学说特别关注项目任务的设计,因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做,都是围绕着项目任务展开的.教学的成败和优劣直接与所选的项目任务相关。职业能力学说中的项目任务是指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经过教学加工的,与自身职业教育和类型相匹配的典型的教学任务。首先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生产任务,是当前企业员工正在从事的,也是三年之后职业院校毕业生可能要从事的生产任务;它不是个别企业个别的、特殊的生产任务,而是经过教学加工的一般的、典型的生产任务(教学任务),这个一般的、典型的生产任务(教学任务)要和自身职业教育和类型,如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匹配。 1.简单的任务和复杂任务 任务有简单的任务,也有复杂任务.以烹饪专业为例,一道菜、一桌酒席、一次冷餐会的任务难度系数就完全不同。 任务指向是一道菜,饮食企业需要员工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职业院校接受了信息并将它作为项目任务,课堂教学就围绕着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展开,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课堂上会做这道菜了,做过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忘记,所以最终学生到企业去时一定也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这时学生所拥有的仅仅是与做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其就业的质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差的。 任务指向是一桌酒席,饮食企业需要员工会做宴请酒席,职业院校接受了信息并将它作为项目任务,课堂教学就围绕着如何做宴请酒席展开,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宴请酒席,做过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忘记,所以最终学生到企业去时一定也会做宴请酒席。这时学生所拥有的是与做宴请酒席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他要知道谁将出席今天的宴席;他要清晰宴席的成本;他要设计宴席的菜单;他要采购和加工莱肴;最后他还要对整桌菜肴做出评价,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这时,其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其就业的质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 任务指向是一次冷餐会,饮食企业需要员工会做冷餐宴席,职业院校接受了信息并将它作为项目任务,课堂教学就围绕着如何做冷餐宴席展开,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冷餐宴席了,做过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忘记,所以 最终学生到企业去时也必然会做冷餐宴席。这时学生所拥有的是与做冷餐宴席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冷餐宴席要比一桌酒席出席的人更多,层次更高,因此也更为复杂。其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就更高,其就业的质量相对来说也更高。 一道菜,一桌酒席和一次冷餐会,从简单的任务到比较复杂的任务最后到复杂的任务,同样都是任务,不同的项目任务指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才规格所含的技术含量是不同的,不同的技术含量所从事的就业质量也是不同的。 2.个别任务(生产任务)和典型任务(教学任务) 任务有个别的任务,也有典型的任务,前者是指某一企业个别的、特殊的生产任务,后者是指某一职业典型的、一般的生产任务(经过教学加工的教学任务),以护理专业为例,社区医疗中心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和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室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和病房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三级甲等医院病房,外科病房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和传染科病房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社区医疗中心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或者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所承担的护理工作作为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去训练,因为它们都是个别企业特殊的生产任务,并不具有普遍性,学生需要的是经过教学加工的、典型的项目任务的训练,因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既有可能到社区医疗中心担任护士,也有可能到三级甲等医院担任护士等等。 经过教学加工的、典型的教学任务,它是来自于企业第一线的生产任务,但不是个别企业特殊的生产任务;它并非一定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生产任务,但却是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的生产任务;它也不可能是企业所有的生产任务,作为教育无法穷尽所有企业的生产任务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企业的 生产任务。经过教学加工的、典型的教学任务.源于企业的生产任务,又高于企业的生产任务。 3.与自身职业教育和类型相匹配的典型的教学任务 职业教育有教育和培训的区别,在职业教育中又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都应有其相对应的项目任务。以现代物流专业为例,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至少有3个层次,决策型 人才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管理型人才在企业中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能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技能型人才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具体工作。 培养技能型现代物流人才的重任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承担(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目标互有交叉),培养管理型现代物流人才的重任基本由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共同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的目标也互有交叉),各自培养的人才规格不同,因而所开发的项目任务也应是不同的,下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不能等同于上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下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是上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的基础,上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是下位职业教育类型的项目任务的发展。 (五)职业能力学说中项目任务的要素职业活动学说中的项目任务的要素通常应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要求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以工科专业为例,通常有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环保要求和文明生产要求等等。时间要求,是指企业员工完成该项目的时间,学生训练所允许的时间应以其为参照系,当然学生最初不可能达到这么快的速度;质量要求,也是指企业的质量要求,学校60分就合格了,但企业决不容许项目有40个百分点的错误;安全要求、环保要求和文明生产要求都是项目要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达不到这些要求就是没有完成任务。 2.项目理论 项目课程(或项目教学)并不否定理论,它否定的仅仅是职业教育惟理论或以理论为主。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够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职业教育应尽可能做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职业教育需要理论的支持.相关的理论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当然不犯错误常常很难做到。但是职业教育所需的理论,并不是一门门分列的学科理论,而是多学科的综合的技术学科理论;是与项目相关的、直接支持项目完成所必需、够用的理论,与项目任务无关的理论即使再重要也暂时不讲;是简单扼要 的、直奔主题的理论。 3.项目分析 4.项目路径 项目路径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任务的指南。这里,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学科中的逻辑框图,通过逻辑框图将完成项目任务的步骤一一表示出来。第一步做什么,需要多少时间;第二步做什么,需要多少时间,直至最后项目任务的完成。优秀的学生甚至没有教师的帮助,在逻辑框图的指引下,就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一般的学生借助于逻辑框图,在教师稍加点拨后,就能完成项目任务;剩下的学生尽管需要教师的重点关照,但仍然无限收益于项目路径的逻辑框图。项目路径是学生做中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做中教的主要依据。 5.项目预案 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室传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数量的多少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通常是一对一的指导.学生数量一般就不宜太多。这时,教学成本和教学效果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项目预案就是试图解决这一矛盾的密钥。教师在研究了学生可能犯错的概率之后,事先提出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集中会犯错的2—3个问题,并告知学生在碰到这些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学生问题出现时,教师一方面帮助某一学生解决问题,一方面指导其他学生先按照预案的对策实施.如不行的话再由教师来帮助。 6.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环节里,教师的主要功能并木是讲课,教师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项目。教师的职责有两条,一是提供机会,准备工具、材料及其它,决定项目实施的劳动组织形式,设计项目完成的自评、互评、师评表;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完成项目顺利时,教师只要对学生报 以微笑或者点点头就行了;当学生完成项目碰到困难时,教师就会在学生面前出现,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去克服困难,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直至学生最终完成项目。 7.项目作业 项目作业是对全体学生要求的。如前所说,学校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企业所从事的所有生产任务都作为项目任务,让学生来训练。其中的一部分生产任务可以作为作业供学生训练,作业是和项目任务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生产任务。由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设备和场所,所以再要真刀真枪的干是不现实的;再加上方法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比做还来得重要,所以作业的重点是项目分析、项目路径和步骤。 8.项目拓展 项目拓展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设计的。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常总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先于他人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怎么办,让他们回到教室或者宿舍,自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教师就可将若干较为复杂的、需要一定创造性的项目任务交给这部分优秀学生去完成。这部分优秀学生就是今后选拔参力口市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乃至于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选手,这部分优秀学生就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就能找到较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六)职业能力学说中项目任务实施的方法教无定法,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从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课程转变为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的技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法自然也要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向现代的教师指导学生做的教学方法转变。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计算机、网络等辅助教师教,教材是教学有效信息量的全部;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学生的认知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它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刺激一反应学说”之上。 教师指导学生做的现代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计算机、网络等既辅助教师教、又辅助学生的学,教材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因而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强调学生的“学”,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的不够;此外,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它建立在建构主义心理学派之上,认为教师的功能主要是创建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里所说的教师指导、学生做的现代教学方法,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荐发展于80年代,9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本世纪初开始被中国职教界认同。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教学方法是系列的教学方法,都贯彻一条基本的原则,教师指导,学生做。现代教学方法并不仅仅只有项目教学方法一种,是一组教学方法,在我国已有一定影响的就有模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方法和项目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Fallstudiensmethode)是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经济类专业。 角色扮演方法(Rolenspielmethode)是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既能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能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方法主要应用;在语言类专业。 项目教学方法(Projektmethode)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学生自己处理。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方法也几乎可以在所有的专业中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两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前者适合于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后者适合于实践为主的 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历史悠久,可以自豪地说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之一,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国还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先帮助我们的教师实行从教师讲学生听到教师指导学生做的转变。 (七)职业能力学说中项目任务实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职业能力学说实施对于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任何好的结果都是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才能获得的,职业能力学说的实施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主动学习的学生、为学生的做而编写的教材和较为充裕的教学设备。这四个条件对于不少职业院校来说,并不都是能够轻易满足的,所以我们提出分步实施、渐进式的改革.而不是一步到位、激进式的改革,要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职业能力学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欲速则不达。职业院校可以在基本具备条件的专业整体实施;在尚不完全具备条件的专业部分实施;在条件尚有一定差距的专业个别实施。这里的关键在于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创造条件,而不是等待条件完全具备后再开始进行改革。 职业能力学说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努力把握适度借鉴而不是全盘照搬。比如,项目分析和项目决策是职业活动学说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欧洲,这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欧洲的孩子几乎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训练,在这方面他们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时还做不到,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训练。解决的方法是:在最初的项目训练中,由教师来完成这部分内容,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随着项目的推进,教师提供的内容日趋减少而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则日益增加,直至在最后的若干项目中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中外学生起点不一样的现实。 再如,职业能力学说专业能力培养的课堂组织,因为是实践为主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同一时间里,教师的指导功能和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多,教师的指导功能就越低,学生越少,教师的指导功能就越高,为此,欧洲职业教育通常是小班制,一个教学班通常是20— 25人左右,而我国现有的班级通常是40—50人左右,我们一时还很难实施小班制。解决的方法是:在职业活动学说开发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项目预案,学生在碰到问题后可先查阅教师提供的文字资料,自行解决问题,如确有困难后再请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引进若干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就像高校的助教那样,帮助主讲教师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还有,职业能力学说专业能力培养对预备的要求比较高,相比较而言,欧洲职业教育的投入要比我国高很多,基本能做到人均一台套设备,教学的效果就比较好。在现今条件下,我们还很难做到人手一台设备,分组进行当然不失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分组进行又有它自身有问题即在一个小组里,做的人永远是做的,看的人永远是看的新问题,延长教学时间,考核单独进行也不失为不是方法的方法;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相应的模拟仿真软件,学生先在电脑上操作运作,最终在实物中训练正越来越被国内职教界同仁的认同。 最后,职业能力学说专业能力培养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传统的教材是为教师的教而编写的教材,两者的差异比较大,要编写出符合新要求的教材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相比较而言,欧洲职业教育的项目实施至今已有时日。目前各出版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在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应该说是个良好的开端。 四、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非专业能力的开发如上所说,各项专业活动都有开发学生非职业能力的要求,但非专业活动承担着开发学生职业能力的重任。 (一)学生喜闻乐见的非专业活动1、社团活动 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开设社团活动,下面是上海市某基层学校已建立的社团组织;有时政计、合唱社、舞蹈社、绘画社、器乐社、声乐社、球类社、健美操社、武术社、跆拳道社、棋牌社、游戏社、文学社、手工社、发明社、烹饪社、插花社、编织社、书法社、家政社、化妆社、摄影社、心理社、法律社、演讲社、主持社、辩论社、方言社等等。社团活动通过展示评价来考核。所有的社团在经过日常活动之后,通常在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节集中展示。届时有表演的、有竞赛的、有展示的,通过评比分出高低。社团活动给不同能力群体的学生创造了活动的舞台,使他们勇于挑战自我,让他们从社会边缘地带重新返回到社会中心舞台。社团活动对于培养青 年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非专业的技能活动 每个专业都有专业的技能要求,非专业的技能活动,是指专业技能要求之外的,跨专业的技能活动.比如说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参加营销活动,获得营销的资格证书;机械专业的学生参加电工活动,获得电工的资格证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广告制作活动,获得广告的资格证书等等。非专业的技能活动通过社会评价来考核。非专业的技能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技能宽度,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和质量;非专业的技能活动是学生自己喜欢而选择的.容易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专业的技能活动获得的学分可以弥补自身学分的不足。非专业的技能活动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3.社会实践活动 不少老三届的成功人士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无不感慨地说,下乡知道了农民的辛苦.进厂知道了工人的辛苦,当兵知道了战士的辛苦,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社会和学校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接近社会,了解社会,获得宝贵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从职业院校到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和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哲学课程,了解社会人生;结合经济学课程,了解商品市场;结合法学课程,了解反腐败犯罪;结合专业课程,了解职业活动的全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4.科研创新活动 创新能力不足是教育自身的不足,不是孩子们的不足。广东佛山顺德陈村职业学校在近十年里.学生的发明创造有几百项,获得专利有五十多项,经验证明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由专利机构依据发明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叙述发明的内容,并产生一种法律状态,即该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得到专利所有人的许可才能利用(包括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等),专利的保护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陈村职业学校学生获得的专利中,既有发明专利.又有实用新型专利,还有外观设计专利,几乎涵盖专利的所有类型。科研创新活动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对于学生综合地应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5.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是指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的力所能及、切合实际,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的活动。前不久有北京奥运会的自愿者活动.紧接着是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的主体是人,服务对象客体也是人.人有其共性,但更多的却表现为个性,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能满足其需要的服务计划。在志愿者组织中,每个志愿者都是平等的,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是平等的,不能只重视某一个服务对象,而对其它服务对象漠视甚至嫌弃。志愿者活动在服务过程中着重体现出整体的观念,这样,服务开展才会人尽其用,才会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志愿者活动对于学生与人相处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6.拓展训练活动 拓展训练活动,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至今已发展成为培养现代人和熔炼现代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拓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拓展训练活动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动。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强调集体合作;在顺利完成任务后,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拓展训练活动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非专业能力的成因机制分析:以拓展训练活动为例拓展内容;一座墙,4米高;墙后有个平台,可以站人;15人一个团队,互相竞争,安全、时间最短的团队获胜。 任务分析: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过墙,但通过集体力量一定能够翻越过墙;可以采取下推上拉的方法,这里的关键是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第一个人上面无人帮助,最后一个人下面无人帮助;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对手也是虎视眈眈、也想获得第一。 难点分析:第一个人上不去,需要胖哥充分发挥作用;最后一个人上不去,需要选择弹跳好一些的人;女土上不去,需要的是信心,需要鼓励;胖哥上不去,需要合理的安排体力;时间上领先了,需要继续稳扎稳打;时间上落后了,需要不气馁不松劲。 自身分析:15个人,10位男士,5位女士;男士中有位胖哥,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男士理所当然应该站出来勇挑重担。 对手分析:这次参于比赛的共有2支队伍,来自不同的职业院校,好在大家都是初次参战,因此方案设计要做到万无一失,完成过程中强调稳中求快。 方案设计:先推举一个负责人,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共同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鼓励每一个成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设计三个方案,分别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最后由负责人做出决策,首先使用哪一个方案。 活动实施:注意安全,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齐心协力,勇争第一。 以上各项除了拓展内容是由老师布置的.其余各项,任务分析、难点分析、自身分析、对手分析、方案设计、活动实施都是由团队自行决定的。赛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参加拓展训练活动的学员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都有勇争第一的决心。 拓展训练活动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就是团队的负责人,他要在团队意见分歧时统一大家.遇到挫折时鼓励大家,碰到紧急情况时指挥大家.取得胜利时告诫大家。不想当元帅的土兵绝不是好士兵,但元帅的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拓展训练活动就是给那些自小就想当元帅的青年人一个舞台,通过这一小舞台可以迈向更高的大舞台。团队负责人是大家一致拥戴的而不是老师任命的。 拓展训练活动需要有正确的方案,方案是路线图,方案是指向针。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先都必须有一个周全的计划,能够预见到活动进展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碰到问题之后的对策措施,要想取得活动的成功,千万不能莽干,要智慧的干。拓展训练活动就给了青年人这样一个舞台,通过这一小舞台可以迈向更高的大舞台。方案是全体学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拓展训练活动需要有果断的决策,决策是正常人的必然行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做决策,做成功的决策。但是做决策并非一定成功,特别是最初做的决策。人在做决策时都会犯错误,犯小错误或者犯大错误,少犯错误或者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和没有能力做决策。拓展训练活动就给了青年人这样一个舞台,通过这一小舞台可以迈向更高的大舞台。每个方案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决策的关键在于分析和判断,在于决策人的决心。 拓展训练活动需要有坚决的执行力,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彼此间的齐心协力,不能各管各的车,各走各的路。特别是当自己的方案被集体否决时,更要严格遵守集体的决定,不得擅自行动,自以为是。通过拓展训练活动,会让青年人明白,在集体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执行力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拓展训练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需要用“心”,也要用“力”,需要“心”“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拓展训练活动,会让青年人明白,没有体能储备,既使有最好的方案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体能储备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三)非专业能力开发的条件1.理念 非专业能力开发的条件首先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理念是指导思想,是总路线、总方针,什么样的职教理念,就会办出什么样的职业教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消费者为中心”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开始进入教育。一个组织的重要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与教育的结合,就产生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视为服务贸易,教育既是公共福利事业,又是可被购买的服务。当前,我国的经济已逐步融人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之中,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却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企业紧缺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此,教育部领导适时地提出了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既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职业教育工作的落脚点。 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对象,既要满足制造 业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就会出现问题,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会找不到就业岗位;如果仅仅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就会出现问题,它就招不到足够优秀的学生。它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为此要充分认识到: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既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学生的要求,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专业活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课程。只有从观念上解决问题,其它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师资 在教学理念确定之后,非专业能力的开发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了。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每一位教师而言,严格的学科分工已不再成为最主要的关键,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做到一专多能,但在形式上可以而且必须多样化,可以是担任文化课程的教师同时胜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是担任某个专业课程的教师同时能够胜任两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是担任理论课程的教师或者是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同时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等等,关键是每一个教师都应拥有指导非专业活动的能力。当然非专业活动也可以由编制外的教师或企业的技术专家来承担。 发展的教师队伍应该是一个个功能相同但特色各异的工作团队,随用户的需求而产生,又随用户需求的满足而使命告一段落,再根据新任务的要求重新组合团队,去迎接更新需求的挑战。该工作团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自己寻求工作任务,有了工作任务之后需要自己制定任务完成的方案,并主要由团队自身最终完成任务。这样的工作团队一般应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执行团队。团队的成员除了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学本领之外,还应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企业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 3.设施 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非专业活动来实现,非专业活动的实施需要相应的设施来保障。 众所周知,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并不富裕,国家不可能拿出非常多的钱投入教育;另一方面,教育需要投入,职业教育需要投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更需要投入,两者的结合成了一个难解的结。 解开这个难题的结,或者部分地缓解这个难题,就是构筑富有弹性的能够重构的教学设备,它实现教学设备的系统集成,从专业范围内的教学设备的系统集成逐步扩展到专业范围之外的教学设备的系统集成。能够重构的教学设备的构筑建立在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设备配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软硬结合,以软代硬,先软后硬。特别是应用软件的开发应成为国家的行为,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国家委托软件公司设计相应的软件,国家购买设计好的软件,国家免费提供给职业院校使用,以此实现良性循环。应该说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实现穷国办大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 4.管理 非专业活动的进行需要相配套的管理思路.这是非专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成长需要开放的教学环境,封闭的教学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创新人才。传统的学生管理重在管,用制度约束和强制学生的行为。不这样管理行吗?答案肯定是不行,严管是无可非议的。就这样的管理行吗?答案还是不行。非专业活动是开放的教学,开放的教学呼唤开放的管理。职业院校的管理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大禹治水,说的是古人治水的故事。治水之道光堵不行,必须疏堵结合。“堵”者:规范、约束、强制,“疏”者:疏通、引导、教育。“堵”只能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设置障碍,拉远心与心的距离;而“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密切了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桥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正确“疏导”,合理“堵截”,标本兼治,才能修己育人。 在笔者完成课题之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了。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等论述更坚定了笔者改革的信心。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事业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如此.职业教育也应如此。 (文见《职教论坛》201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