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的学习模式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沈之菲
一、何谓抗逆力的学习模式
1.抗逆力的学习模式以内在保护性因素为抓手
抗逆力的学习模式,是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化学生抗逆力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培养学生抗逆的态度和能力。抗逆力学习模式通过课堂教育、班级辅导、小组辅导等形式,来教授学生生活技能、合作方式、沟通技巧、冲突解决能力、拒绝和肯定的技术、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自我减压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对知识与经验进行统整,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抗逆力因素,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从抗逆力学习模式的内容构成来看,主要针对的是抗逆力的内部保护性因素,其中六个方面内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1)合作与交流能力,指个体有效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喜欢与他人一起做事;(2)同感能力,指理解他人的能力;(3)问题解决能力,指个体面临压力情景时,通过自身的计划、执行和时间管理等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行为倾向;(4)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肯定;(5)自我觉察能力,指个体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6)目标和期待,指相信自己的生活既是与他人一致又是独特而有意义的,乐观、有目标和对生活有渴望。
2.抗逆力学习模式的本质是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与传统的“杯与壶”的学习理论完全不同的学习理论。传统的“杯与壶”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空杯子等着教师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中,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学习内容,学生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而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与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之中。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是体验式学习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他完善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他认为,体验式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这种教育和学习牢固地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智力传统基础上。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检验和加强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键联系的架构。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工作要求和相关教育目的的能力系统,并强调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加强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键联系。大卫·库伯构建的体验式学习基本模式,强调体验先于知识,“先行而后知”,学习过程运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体验式学习圈在抗逆力学习活动的实施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体验:由教师依据活动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交流: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出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而将体验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实践本身又是体验,因此循环又开始了。
以一堂“面对挫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例:
1.独行盲道活动:(1)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方法挑选八个人,男女比例各半,分成两组,每组两名男生、两名女生。(2)参加活动者先到室外,要求每个人蒙上自己的眼睛。教师和协作人员迅速地在道路上布置障碍物。
其他同学不得给予参加活动者任何暗示。(3)要求小组成员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可相互提醒,也不可相互帮助。(4)其中一组先行,不告知路上有障碍物,只告诉该组同学从起点到达终点,然后再回到出发点。(5)另一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活动时回避,并由主持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要求从起点到达终点,然后再返回起点。假设这是一个丛林任务,在丛林中会出现的危险你都会碰到,但只有克服这些危险才能完成任务。(体验)
2.活动结束以后,由教师询问参赛同学的心理感受。第一组同学大都感到吃惊和无奈,害怕前行,内心期盼着不再出现障碍。第二组同学对障碍有期待心理,他们认为碰到障碍物是在预料之中的。(交流)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道:生活中的挫折是永恒的,成长是由不断的挫折积累而成的。挫折难以回避,必须面对。我们要做好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当挫折和困难来临时,就能够激发起奋斗的勇气和巨大的力量,就不会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而能泰然处之,战胜困难。(归纳)
4.高中的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紧张和辛苦的,很多同学通过体验式学习,对面临的挫折有了心理准备,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了,这比说教更让学生体会深刻;效果更好。(应用)
二、案例分析:几个著名的提升学生抗逆力的研究项目
【案例1】“另一个3R”法
“另一个3R”是由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腾伯格(Sternberg)和美国心理学会另外一些专家共同提出来的。专家们指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的“3R”(read、recite和 review),更要奠定其现代文明的基本素养推
理、抗逆力和责任感(reasoning、resilience和 responsibility),即“另一个3R”。“另一个3R”中,“责任感”是为自己采取的行为或不作为负责;“推理”是体现逻辑思维和周到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抗逆力”是认识到挑战是生命的一部分,将障碍当作挑战、发展自己的坚持性。
“另一个3R”其本质是一个问题解决模式,这个模式关注个体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抗逆力。该模型的基本过程如下:问题→提问→头脑风暴→选择→行动→评价。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问题开始时,训练学生为问题产生及问题解决负起责任;第二步,问题起动时,训练留出时间来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即推理;第三步,问题行动时,训练抗逆力,即使是遇到障碍也要坚持。该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上述过程中,个体对以下核心观点和方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
1.创造我想要的结果要靠我自己;
2.我有什么行为不妥;
3.我愿意关注和听取你所说的;
4.我关心对我们都有利的事情,而不只是对我有利;
5. 如果你需要帮助,我愿意帮助你;
6.能向你求助,我很高兴。
推理:
什么策略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抗逆力:
1.挑战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碰到;
2.我能从这个障碍物和后退中学到什么;
3.我怎样用不同的策略应对这一挑战。
[案例2]香港“成长的天空计划”
在香港,对学生的抗逆力辅导工作主要集中在小学和中学,推出了“成长的天空计划”,该计划旨在协助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提升他们的抗逆力,以面对成长的挑战。整个计划的课程部分主要分发展课程及辅助课程。
“发展课程”是一个以抗逆理念为基础的辅导课程,设计过程遵循发展性、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四、五、六年级,每一年级开设9课时的课程,并配有教材,逐年深化,希望学生能将课堂的“经验”和“知识”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整个课程透过课堂形式,教授情绪管理、社交、问题解决及目标确立等生活技能,以提升学生的效能感、归属感及乐观感。“发展课程”由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班主任及教师负责教授,这不但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参与的教师可一起进行备课、观课或课后检讨,以便了解课程理念、内容、特色及掌握教授该课程的技巧。
“辅助课程”是为了进一步实践“及早甄别、预防和介入”的辅导策略而设计的,学校可以利用“香港学生数据表格”作为评估工具,识别出有成长需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安排他们接受这个课程。当学生升至五六年级时、需接受强化活动,以巩固他们在抗逆力方面的发展。该课程有为参加计划的学生而开设的“成长小组”。学校协同家长、教师及辅导人员共同辅助这些学生成长,如有需要,可以个案形式跟进:有为家长设计的家长工作坊、亲子活动;有为教师设计的教师工作坊,相关教师可以接受统一安排的教师培训及校本培训;有为家长和教师设计的家长教师分享会;有为学生设计的“爱心之旅”,一方面是让学生为社区服务,另一方面是加强学校及学生与社区的联系。
因为不同的学者对抗逆力有不伺的界定,因此抗逆力涉及不同的元素,“成长的天空计划”主要提升学生抗逆力的三大元素,即效能感、归属感及乐观感。
三、抗逆力学习模式实施的注意点
1.知识和技能并重
抗逆力学习模式作为一种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的课程,教师不仅仅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扮演角色,还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新认识、新情感和新行为,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归纳和学习。知识和技能从体验中来,又回到行动中去,引导新的体验。只有活动,没有领悟;只有热闹,没有沉思;空泛说理,没有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不能成为有效的抗逆力学习。例如,设计如何面对挫折,空泛地提“不要怕、坚持、要有毅力”等并不具有有效的教育作用,而如果教师能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辅之以方法指导,如可以用“寻求周围人的帮助”、“问题解决应对好于情绪应对”、“给自己静默的时间,不要马上做决定”、“看到自己还拥有的而不是已经失去的”等具体技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些技能,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并改进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人们内心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它是指深植于我们心中关于自我、他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观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间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但却把假设当成了真实的世界,所以教师要通过生活事件的剖析帮助学生自我觉察,进而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例如,可以通过“相互探询自己的看法”:(1)要使自己的推论明确化。例如:说明自己是如何产生这样的看法以及产生这样的看法的依据。(2)鼓励他人探究你的看法。例如:“你看我的推论有没有破绽?”(3)鼓励他人提供不同的看法。例如:“你是否有不同的产生这种看法的依据或结论?”(4)主动深入探询他人不同于自己的看法。例如:“你的看法如何?”“你如何产生这样的看法?尸要让学生能诚心诚意亮出自己的观点,愿意承认自己思维上的不足,看到别人的想法,接受他人的帮助,从而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3.拓展学生的潜能
抗逆力是从正面、优势的角度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是有内在力量的,要让每个学生通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自身的盲点与障碍,把那些平时总认为的“不行”、“不能:或“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从而把学生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断向外挑战自己:“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资源不断的动力。
〖本研究为上海抗逆力课题组抗逆力研究的系列成果之四〗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6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