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市职业院校为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 黄 芳
摘 要:上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组织管理、课程改革、技术研发、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在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政策与制度体制不健全,合作管理环节薄弱,教学成本与教学投入之间存在差距,校企双方“双赢”不明显等问题。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强项目实施的科学管理,完善配套的实习实训服务体系,构建市级层面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关键词:上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组织管理;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2)11—0051-04
为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07年底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试点项目工作,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上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校企共同参与组织管理
在实施校企合作项目过程中,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组织机构,并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及体系建设等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如上海电机学院成立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组织,除了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外,还有由教学办公室及相关教学部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办公室,以及由学校与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为保证项目的规范、长效运行,一些学校积极在机制层面下功夫。如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共建、“订单式”顶岗实习计划等,企业还积极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此外,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都是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完成。如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实践“三元三层五员”管理模式:“三元”指管理者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层”指管理层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五员”指负责实习管理的带队班主任、负责专业教学和技能鉴定培训的实习教学人员、负责就业工作的就业推荐员、负责岗位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岗位师傅。该管理模式能从管理和专业教学、岗位技能培养角度确保项目的实施质量。
(二)校企共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及相关计划的制订,有效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如上海电机学院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企业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坪估标准和培养方案,参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等。
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校主动推进课程与专业教学方式改革。如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烹饪专业独创“学、练、鉴、产”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技能鉴定、生产一体化;教室、厨房合一,教师、技师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学、生产合一。采取“单元制”教学安排,即把一个学期中的几门专业课以集中授课、顺序排列、阶段式结课的方式来安排,学生在连续几周内只集中学习一门专业课,结束后再开始另一门专业课的学习,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同时,学校也逐步开展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把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与内容渗透到课程中,并从项目专业逐步向全部专业拓展。
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如上海建筑工程学校鼓励教师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创新型教材,近几年开发各类校本教材50余本。
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职业院校正在逐步改革传统的评价与考核模式。如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对学生采用多元的开放性评价方式,将企业特别是岗位师傅对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计人评价内容,并将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评价。
(三)积极推进师资队伍与实训设施的合作共建与共享
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使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于有了更多交流、学习、互动的机会。如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共建、产学合作基础上,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去产学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主流技术;企业则借助学校师资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横向科研课题),借助学校师资进行客户培训、员工培训等。此外,一些企业还为学校提供设施设备、参与实训设施建设等,有力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促进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校企共同参与技术研发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多赢,包括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等都要获益。企业的利益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支撑等。从上海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来看,一些职业院校除了得到企业的支持并为企业提供毕业生之外,也积极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如上海建筑工程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钢结构整体安装技术、地下空间实训和盾构掘进技术等。学校还对企业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先后完成10多万人次的职业岗位技能考证培训。
(五)引入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的观点是由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但在遇到矛盾或问题时,就会给合作带来不利影响,而如果有第三方的参与与协调,会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还可以在资源上协助校企合作,提升合作的成效。如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烹饪专业由行业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就特色突出。从2004年起,学校与上海市旅游人才中心、中国焙烤协会、中国制糖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探索出“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相结合的校企合作之路: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行业协会提出培训要求,包括教师培训要求、学生技能考证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标准,参与组建企业冠名班,参与校企合作管理,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实习等。这种由第三方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校企合作关系更为稳定,同时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与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还局限在方向性和有限的经济手段上,未能在立法、税收以及改变国民思想意识上投入足够的力量,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以顶岗实习为例,政府层面对于企业参与会有一定的补偿机制,但这种补偿机制只能是对企业参与行为的一种鼓励,不能解决企业自愿和主动参与的问题。一些职业院校提出需要加强政府政策与制度层面的规范,如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实习津贴、实习内容、实习安全等实习权益的保证。
(二)合作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管理工作是保障项目有序推进的重要支撑。从校企合作的实施进程来看,首先,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有难度。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导致学生管理缺乏针对性,遇到问题缺乏应急措施。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责任不明晰,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表面上看,学校与企业都在管理,但实际上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其次,学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由于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不够顺畅与全面,实习阶段的教学渗透还存在问题。顶岗实习阶段实质是学校的教学阶段,学校会安排一定的专业教学内容或技能鉴定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教学很少融入到实习中,主要原因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把实习学生当作准员工使用,要使其暂时脱离岗位进行专业学习或技能鉴定培训有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应度不高的现象。
(三)教学的高成本与教学经费投入之间存在差距
部分职业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20-25人,教育教学成本较高。虽然合作企业每年都会捐赠一定的实训设备用以学生仿真模拟实训,但学校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学生技能训练的开支占据了教学支出的大部分。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与“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相比,明显不足。这种高投入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所有的“订单式”班级中推广,学校在投入上难以承受。
(四)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不够明显
从校企合作实施过程来看,学校与企业的“双赢”还不够明显,学校感觉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够,而企业则认为学校对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在“利益杠杆”驱使不,校企合作“热情”不高。
三、推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与制度体系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包括企业的成熟度、企业的利益考量等,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很难积极主动参与,政府需要在政策或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如实行免税措施等。
在财政投入上,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校企合作的教学与科研,鼓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前提下适当予以补贴。采取差别化的技能鉴定和运行补贴制度,不同鉴定工种,其培训时软硬件配置、耗材、所投入的师资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施鉴定站所和工种的补贴上,实行差别化政策。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急需、具有生产危险性的工种,需要政策倾斜。
在学校层面要加强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一体化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制度,以及顶岗实习制度,专业技能训练的考证、安全等规章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并在校企双方层层落实,促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得到制度保障。
(二)加强项目实施的科学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实习管理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协调组织,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同时,要和企业共同制订有关学生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协议,加强对学生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为提升管理效率,建议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就业信息与管理网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共商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管理规范,在顶岗实习阶段有效渗透专业教学和技能鉴定培训内容。
(三)建立健全配套的实习实训服务体系
在拓宽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扶植一批办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培训机构,探索建立培训服务园区,并引进国外一流的培训机构,建成与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培训基地,建立覆盖区域相关重点产业的市、区两级公共实训服务体系。根据行业需求与专业特色,除了继续深化开放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之外,由政府建设一批公共性的实训基地以及企业内的实训基地,企业内的实训基地也属于公益性,资产可以归属政府或学校,有利于企业开展各类培训、鉴定、研发及技术革新等。完善的实训服务体系益于集聚资源优势,拓展服务功能,降低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四)构建市级层面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构建市级层面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形成定期交流和问题研究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探求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途径、方法和举措,交流经验,提出各自的意见及建议,以推进地方政府主导下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构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拓展交流渠道,保证沟通的实效性。
(文见《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