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知识化”时代,你准备好了吗?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3-7-8 15:57:00 人气:
“蓝领知识化”时代,你准备好了吗?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就业蓝皮书》中表明,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增。其抽样数据调查表明,在我国,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基本工作技能普遍低于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要求。而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主持的调查报告《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供求趋势预测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调查数据表明,压力之下,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需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将走向蓝领岗位,“蓝领知识化”时代正在到来。 蓝领知识化的形成由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需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转向蓝领岗位成为必然趋势。 胡瑞文指出,根据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就业岗位仍以蓝领为主。近些年来,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约700万人,已经占到了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1200万人)的55%到60%,而在新增就业岗位中,白领职位不到30%,当中的落差决定了高校毕业生不可能全部进入白领行业。另外,由于现代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一些蓝领岗位也需要提高知识的层次,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这些因素都将高校毕业生推向蓝领岗位。 “加上这些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各行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胡瑞文说,从近2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蓝领岗位受教育程度相比白领岗位提高得更加迅速:在过去20年中,白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1990年的11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208万人,增长4倍;而蓝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则由1990年的103万人猛增为2010年的2347万人,增长22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白领和蓝领岗位数比值由1990年的9:1变化为2010年的7:3,今后这一比值还将进一步缩小。 从白领转向蓝领,这其中既有客观形势所迫,也是毕业生主观调适的结果。胡瑞文指出,近年来,一部分新增蓝领岗位已经逐渐与新增白领岗位收入接近。在《就业蓝皮书》中,2013年本科和高职就业中“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绝大多数都是与蓝领职位对口的理工类技术型专业。数据表明,这些专业近年来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这些也成为吸引毕业生进入蓝领职业岗位的一大原因。同时,随着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加入,蓝领的整体形象也将得到提升。 “高级技工荒”的背后事实上,即使蓝领日益走向高薪,知识型技术工人的短缺仍然成为不少企业当前发展的瓶颈。全国各地以高薪急聘高级技工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其中很多职位长时间虚位以待。相对于白领岗位普遍供大于求的难题,蓝领岗位更多时候面对的困境是即使出高薪也招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 《就业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5-1.6亿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其中又有1/3蓝领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将面临2000万左右技能型人才供应缺口,影响工业化、信息化发展。 胡瑞文总结,在“高级技工荒”的背后,是我国在不断提高生产力进程中必然要应对的挑战。在许多行业,单纯依靠投资和扩大劳动力数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这表现在对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上,是在技术工种中需要更多既具有很强科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拥有扎实管理能力的骨干领头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蓝领知识化”也是当下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单纯注重技能逐渐转为知识、技能、才干“三管齐下”的转化过程。 然而,由于当下高等教育与就业需求的脱节,“蓝领知识化”进程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都将数量和规模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盲目抓部分“热门专业”的教育,课程设置上重知识而轻实践,导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外,我国接纳就业的主体仍然在企业,却有太多的大学毕业生不面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盲目考公务员、进机关事业单位,以求稳定的薪资和相对轻松的工作。这种对职业生涯的错误理解和草率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企业的“高级技工荒”和社会上常见的“学不能致用”的现状。 如何迎接蓝领知识化时代?在我国,绝大多数蓝领岗位不论是薪资还是社会地位都不如白领岗位,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毕业以后‘坐办公室’而不是辛苦干活,”胡瑞文说。在精英教育普及化之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这种传统观念要改变。在选择所学专业之时应当结合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考虑,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保持放松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应当意识到,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蓝领岗位的实践锻炼和终生学习,也有不少人能够上升到管理层和高级工程技术岗位。”胡瑞文说。 除了观念需要改变,在“蓝领知识化”到来的时代,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也需要得到转型和完善。胡瑞文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等教育机构和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将文化知识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通过加强开设实践课程,增加实习机会来锻炼自身专业技能。 胡瑞文团队研究报告同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由之前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通过人才需求预测,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实现转型发展。“目前来看,可以适当比例增设一些工科和农科专业,适当控制目前白领岗位对应的文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工科生将来可做技术可做管理,文科相对就难为技术了,”胡瑞文强调说,“重要的是将重心下移,培养应用型人才、实干型人才。” 《光明日报》 201 年7月8日 1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