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课题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6-6-3 17:12:00 人气: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等出席会议2016年6月1日,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我院共同牵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规划文本起草课题组在上海召开专题研讨会,专门研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规划文本编制的若干重点和难点问题。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等五家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以及来自上述单位的代表20余人参加了专题研讨会,陈锋、张子良代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出席了研讨会。 陈国良院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文本起草前期研究工作、规划文本框架的要点内容和初步研究情况,并提出希望能与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各研究单位开展协同攻关,共同研究规划文本框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好地设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战略,为确保规划文本的起草和编制质量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撑。 课题组与会代表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探讨。针对规划文本框架的指导思想部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教授指出,思想是研究报告的灵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想要高度体现中共中央的精神,要把握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胡鞍钢教授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五大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循遵循人的发展生命周期,对人的生命不同阶段进行各种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提高人的自助发展能力。他进一步强调,教育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即人的全面现代化、人力资源全面现代化和人才的全面现代化,其中,人才的全面现代化强调的是人的创新、创智的能力,要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拥有世界级科技大师,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他特别指出对教育现代化2030规划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创新国家、面向共同富裕社会、面向现代化和面向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针对文本框架的形势发展部分也发表了重要意见。针对未来2030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他指出教育现代化2030需要思考若干重要问题:一是未来科技发展会带来哪些进步、对教育提供哪些条件和挑战,这是很不确定的;二是未来十几年环境会发生哪些大的变化,比如西部地区及区域的发展变化等;三是未来几十年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文化消费、读书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四是未来社会的主导价值,如何对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更好地认识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代表蔡翼飞就2030年人口、劳动力与就业分析和预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变量,近年来,生育政策的改革和人口形势变化等因素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中国社科院对2016-2030年人口总量和分城乡、分区域的人口变动以及各级各类教育适龄人口的变化做了初步预测,有助于国家对中长期合理安排教育资源供给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他表示目前的难点在于对2030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但是可以通过国际上发达国家类似历史时期的经验加以说明和验证。 陈锋主任代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就教育现代化的文本框架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国家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此为出发点去描绘未来的教育图景,如未来的国家将会呈现的总体面貌、如何实现共富共享和如何更加实现开放等。他特别强调教育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主动适应变革。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张子良也就如何做好文本的编制工作、处理好难点和重点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 会议期间,课题组代表均积极表态,会全力做好规划文本的起草和编制工作。参加研讨会的课题组其他成员还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王洪川、唐啸,华东师范大学朱益明教授、郅庭瑾教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的宛姝、刘皛和刘欢等,我院茅鸿祥研究员、田健和顾云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