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团出访台湾参加2011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12-26 15:38:00 人气:
2011年10月23日至30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团赴台参加“2011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大陆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宁波市教科所以及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校长、主任共28人与会研讨。大陆教育代表团以上海市教科院特级教师潘国青主任为团长,我院普教所副所长王洁研究员、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玉东副研究员、普及指导室助理研究员冯明;智力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利副研究员;高教所助理研究员尚红娟等6人出席研讨会。台湾方面云集了嘉义大学、国家教育研究院、高雄师范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中正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长、主任和研究生150余人。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相关人士也与会交流。研讨会结束之后,代表团参观考察了台湾维多利亚双语中小学、屏东教育大学附属小学、嘉义大学师范学院,并进行了文化考察活动。 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是海峡两岸间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品质的定期学术交流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台湾嘉义大学轮流举办。今年是第15届,在台湾嘉义大学举行。 一、学术研讨:内容充实、交流深入10月24日至25日,2011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嘉义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嘉义大学李明仁校长和大陆教育代表团团长潘国青主任联合主持。李明仁校长在致辞中谈到,嘉义大学和上海市教科院维系了一个很好的传统,联合主办研讨会,在增进两岸学术交流与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他期盼两岸教育学者携手共进,在各个议题上互相学习和鼓励,嘉义大学和上海市教科院的合作关系能够持久深化。 潘国青团长代表大陆教育代表团向大会致辞。在致辞中,他对嘉义大学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以一个十五届海峡两岸研讨会亲历者的角度回忆了两岸合作的感人片段和重要意义。他指出,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始终关注两岸教育发展中共同面临的前沿问题,而师资培育是两岸当前共同关注的命题。同时,他向台湾方面的同仁介绍了大陆,特别是上海在师资培育和学校组织革新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举措,并对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期待。嘉义大学师范学院吴焕烘院长在致辞中向大陆教育代表团介绍了台湾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研讨部分,大陆和台湾各有一位学者做专题演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惠闵女士做了题为《中国大陆中小学教学研究组织的发展与困境》的专题演讲。胡教授对大陆地区教研组的形成与演变、特点、问题与解决思路等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台湾地区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吴清山教授做了题为《师资培育的核心理念与未来动向》的专题演讲。吴教授是台湾地区师资培育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专题演讲中,他对世界师资培育改革潮流和范式的分析,对台湾当前师资培育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师资培育的改革思路,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研讨会共发表了16篇论文。这些论文凝聚了两岸教育学者的智慧精华,围绕师资培育与学校组织革新的研讨主题,从五个方面展开演绎:教师职前教育的政策与导向;教师实习的优化与改进;师资培育的学科视角;中小学学校组织革新;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研修。 大陆方面,此次研讨会共有六篇论文大会交流,详见下表
他们的论文发表博得了与会台湾教育同行的共鸣和认可。 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每篇论文发表之后都会由专家学者做论文点评。精彩而精到的论文点评是研讨会的一道重要的风景线。本次研讨会大陆教育代表团有8位专家学者点评台湾同行的论文。 他们是:我院潘国青特级教师对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专员王扬智博士做论文点评;王洁研究员对台湾中正大学蔡清田教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杜晓利副研究员对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林志成教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杨玉东副研究员对嘉义大学刘祥通教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南京晓庄学院王本余副教授对台湾嘉义大学吴焕烘、叶连祺教授联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黄建初特级教师对嘉义大学叶郁菁、吴焕烘教授联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湖州师范学院李勇教授对高雄师范大学郑彩凤教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华东师范大学胡慧闵教授对屏东教育大学张庆勋教授发表的论文做点评。 台湾方面,此次研讨会共有10篇论文做大会交流,详见下表
台湾方面还有8位学者进行了论文点评。台湾学者教育研究的规范性、实证方法运用的精当,论文点评的风趣与机智,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讨会精彩的论文发表、论文点评和现场互动,离不开主持人的机智掌控。本次研讨会,大陆教育代表团有3位成员担任会议主持人。他们是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教授曹慧英女士、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李勇先生、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沈海驯先生。 本次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上呈现了一些特点: 首先,注重社会背景分析,关注了社会时代背景及其对两岸师资培育的挑战。本次研讨会中,很多学者都将关注社会时代背景及其对我们的挑战。特别聚焦人口的少子化趋势,开放社会带来的利益多元化等。 其次,重视基于历史的省思,并从中获得变革的启示。两岸同仁都试图以历史的眼光,通过从历史中寻求对现实的深入理解。如王智扬博士对台湾师资培育政策演变历程的分析,胡慧闵教授对大陆中小学教研组历史的分析。这两个研究在历史脉络的梳理,历史教训与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同时这种历史的分析也是具有现实导向的,都是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三,主题演绎充分,问题意识清晰,形成若干两岸聚焦的议题。 第四,秉持学者品质,善于批判性思考。学者在研讨中都对当前两岸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与问题给予鲜明地呈现和分析,体现了学者的独立立场。两岸共享着相似的文化价值,彼此的经验固然可贵,值得学习;彼此的问题亦是宝贵的,这对于我们避免走弯路,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第五,方法运用多元且精致。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应生辉。这次研讨会在研究方法上,台湾和大陆学者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都呈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台湾教育同仁在文献研究、量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教育考察:格局宽阔、细节精致本次研讨会,主办方安排了两所学校和一所校外科学教育机构的参观行程。 (一)维多利亚双语幼稚园暨中小学校 25日下午,大陆代表团参观考察了位于云林县的维多利亚双语幼稚园暨中小学校。该校是一所精致办学,以国际化和双语特色为定位,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私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包含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 维多利亚双语中小学向大陆教育代表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师团队、教材教法以及实验高中的课程特色。该校的办学愿景是“兴建一所全台湾最好的双语中小学,让学生的素质优于日本、韩国、香港,甚至超过欧美同龄儿童,进而培养处二十一世纪的新领袖人才”。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学校力图透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双语在文化与思考中自然地融入,并应用于探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时,通过培养学生以自律为首的品德修为,以及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挑战中脱颖而出。学校除了重视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业成就,更前瞻于学生长期的生涯发展,引导学生发觉学习的乐趣于学习的活化,并发展学生人际互动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 26日上午,大陆教育代表团参观考察了位于高雄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该馆主要是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的科普教育基地,重点展示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的成就和科学普及教育活动。代表团参观了台湾工业发展史陈列馆、防灾主题馆、疫病防治主题馆、航空航天主题馆等。该馆的使用率还是比较高,学生团体成为主要的来访对象。很多学校将学生毕业旅行的目的地放在该馆。 (三)屏东教育大学附属小学 27日上午,大陆教育代表团参观考察屏东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屏东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创立于1937年,迄今已有74年历史。学校校舍简朴,充满浓郁的田园气息。天象教学是该校的特色课程。为此,学校创建了天象馆,有非常先进的天象观测仪器设备和配备了热衷于该领域研究的执教老师。 同时,该校在阅读课程的开发上卓有成效。学校设立“与作家有约”读书系列讲座,多名台湾儿童作家到该校与师生分享阅读与写作心得。学校开设原住民语言课,保留乡土学习课程。班级邀请家长给孩子们讲故事,大厅张贴了很多故事爸爸、故事妈妈们的照片。学校大厅还张贴了学校举行英语话剧演出的海报,以及由台湾地区艺术院校和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生竞赛活动宣传海报,如童诗、童画创作比赛,全国数学检测公告等;另有好书推荐、校园英语的定期更新栏目等等。 三、结语这次参访活动让我们大陆教育代表团了解了台湾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结果,优质学校的办学实践和特色品质,也了解到台湾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对我们大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在台期间的研讨、考察与交流,台湾教育同仁也真实感受到大陆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在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最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