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2012年学术活动月:我院举办“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2-12-10 19:09:00 人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静安区教育局承办的“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0日—21日在上海举行。



本届研讨会是自1997年在台湾嘉义师范学院拉开序幕以来的第十六次盛会。台湾教育代表团36人参会。其中,来自嘉义大学、亚洲大学、东华大学、台北教育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23人;台湾地区的国小、高中的校长和教师13人。除此之外,江苏、浙江、湖北、辽宁等兄弟省市近20位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市近200位中小学校长以及区县教育科研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一、开幕式

11月20日上午九点,“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2楼帝王厅隆重开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尹后庆巡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交往处郑凯处长、静安区人民政府夏以群副区长、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倪闽景处长、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局长;台湾嘉义大学校长邱义源教授、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嘉义大学副校长吴焕烘教授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国良院长主持。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夏以群副区长首先致辞。在致辞中,她向与会者介绍了静安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现状。她指出,静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亟需教育科研与学术的支持,希望通过承办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契机,能积极学习两岸教育智慧,并预祝研讨会成功举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教育学术交流方面的积极贡献和成绩。他指出,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两岸教育同仁,特别是上海与台湾两地教育学者与实践工作者分享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同时,他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指出上海的基础教育发展到历史的高位,但也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着转型发展,期待两岸教育同仁能提出建议与主张。

嘉义大学校长邱义源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本次来访的教育代表团的构成。他指出海峡两岸教育学术研讨会从1997年持续推动成长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16年中,已有554人次的教育精英参加了这个互动学习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邱校长还从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的角度诠释了大会的主题——“个性化教育”,并指出“我们的教育能够将每一个人的差异找出来,并给予适切的教育。这是很高的教育智慧。”他期待两岸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能够充分互动、脑力激荡,共同促进研讨会的成功举办。

开幕式当天,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上海教育新闻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静安时报、静安有线、《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等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报道。整个研讨会自始至终在隆重、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二、学术交流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围绕研讨主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台湾嘉义大学都进行了深入的主题演绎,并联系当前两岸在此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教授、学者和具有较高水平的青年学者,以及有坚实基础的中、小学校进行论文策划与准备。最后,形成大会交流2份专题演讲、1份专题报告,16份论文报告。

专题演讲方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尹后庆巡视员作了题为《推动上海基础教育个性化的新发展》的专题演讲;台湾国教院副院长王如哲教授专题演讲的题目为《台湾教育的大挑战与新发展》。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局长就研讨会主题发表了题为《走向个性化:发达城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探索》的专题报告。

论文报告方面:秘书处向大会提交16篇作论文交流(台湾地区8篇、大陆地区8篇)。提交大会交流的论文情况如下:

为了让两岸教育同仁能够更深入地开展互动、交流与研讨,研讨会设立了评论人制度,即每篇报告的论文均安排一位资深专家学者给予评论,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论文发表15分钟,论文评论10分钟)。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16位点评人(大陆10位、台湾6位)。详细情况见下表:

本次专题演讲和论文报告有如下特点:

1、两岸知名专家的专题演讲具有重要的学术分量。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巡视员在专题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上海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走向——个性化教育,这既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上海市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并结合陈鹤琴先生、吕型伟先生的思想,及上海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育才中学的“三自”教育等典型案例展示了上海具有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储备与行动积淀。还结合上海市“高中特色化办学、创新素养培育、新优质学校行动、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推进、绿色学业评价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等市级层面的行动,以及上海实验学校的特需课程、上海中学聚焦“志趣能”的创新人才培育、市三女中展现个性的教育剧场、丽英小学的“一对一学习”等多所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探索,让台湾教育代表团及与会代表了解到上海已经在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中迈出了一步。王如哲教授则通过台湾高龄化现象、人口出生率下降、整体公用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例、20~24岁至少完成中等教育的百分比、高等教育在学率、不同教育程度的失业率、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的百分比等多项指标剖析了台湾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为台湾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王教授不仅是台湾国教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一位教育政策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他对台湾教育新形势的分析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洞见,亦给与会者带来极大的启发。

2、主题演绎比较成功,两岸教育学者对基于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达成若干共识。在论文分享与研讨中,大家认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应持续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非常多的视角:有的研究关注个别化教学,有的研究依托多样化课程、“特需”课程的开设,有的研究关注伴随信息化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有的研究倡导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的研究关注在班级生活中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还有一类研究则关注学校组织转型和管理创新,进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两岸教育同仁感到,个性化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但此命题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同时,对于华人世界而言,基础教育的发展都面临着西方教育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如何“本土化”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

3、论文报告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元,且运用精致,体现了两岸较高的学术水平。本次研讨会在研究方法上纷繁多姿:理论构建、调查研究、政策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等都有精彩表现。台湾国教院王如哲教授运用多项统计指标剖析和论证了台湾教育面临的大挑战和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郅庭瑾教授对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精辟而深邃的描述。嘉义大学副校长吴焕烘教授等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法,并运用AHP层级分析法建立国小推动品德教育关键成功因素的权重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刚教授则将个性化教育建立在时间、空间、个体要求和特点、互动四个维度的相互关联中,系统论述了个性化学习具有弹性化、教师角色扩展、基于项目学习及逼真性学习的机会、学生自己驱动学习路径、掌握学习/基于能力发展的步骤等五个基本要素。嘉义大学陈明聪教授等则采用“多元智能量表乙式(第二)”为工具对台湾南部及东部地区6~9年级新移民子女的多元智能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夏雪梅博士结合课堂观察的实例分析,建立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分析框架。嘉义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叶郁菁主任则以上海市与高雄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两岸独生子女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台湾嘉义高级中学呈现了高中特殊教育班教学的新实验;国立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展示了该校在十二年国教中如云端学习、阅读教育、大学先修课程、未来想象与创意人才培育计划等行动。而上海市实验学校也呈现了注重个人特长发展的选择性课程(简称为“特需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在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教学的新尝试;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4D循环等。总体而言,本次研讨会反映了一种共同的研究趋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大学研究与基层学校的合作研究。

三、综合座谈和闭幕式

11月21日上午,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研讨会闭幕式在兄弟一家、和睦相亲的气氛中举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彦桥,潘国青主任,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局长,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嘉义大学邱义源校长、师范学院丁志权院长共同主持了综合座谈。

嘉义大学丁志权院长简单回顾了自1997年以来的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历程,两岸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刚开始的比较陌生到如今持续而紧密的联系,要感谢这个分享、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具有“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共同面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都面临着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难题,感觉大陆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值得台湾学习;研讨会具有综合性,有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视角的介入”等特点。丁院长还谈到上海在PISA测试中傲居全球,参观的学校在办学条件上超过台湾的学校,大陆的变化很大很快等。丁院长还表示未来大陆的教育专家、学者若有需要到台湾做研究,嘉义大学愿意大力协助。

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局长感谢所有参会同仁们对研讨会所做的贡献,感谢大家在会前、会中发表的具有智慧的论文和点评。这些教育智慧让研讨会熠熠生辉,让本次研讨会成为彼此美好的回忆。也感谢上海教科院将承办任务交给静安区,让静安区收获很多。研讨会上的高论让静安教育同仁进一步确认了若干年教育改革的价值,达成个性化教育的共识,在更广阔的时空内得到求证和求教。陈局长也表示以后要走出去,走进台湾教育先进所在的先进单位学习先进的经验,继续为各自挂念的基础教育蓝图愿景共同努力。

嘉义大学校长邱义源校长以台湾教育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对上海教科院、静安区教育局表示最高的谢意。他说,对于学习食品科学和生物技术出身的自己而言,从两天的报告中收获特别多,研讨会中谈到的“温柔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价值提升文化”等观点对自己承担教育行政工作很有启发,是一次高水平的研讨会。邱校长也指出个性化教育具有历史渊源,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值得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彦桥用“扎实、深入、生动、前沿、精彩”等词语来形容本次研讨会。指出当前教育科研中存在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等问题,台湾学者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江院长还指出“我们和台湾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考、共同的困惑和共同的挑战,上海教科院郑重承诺,将不遗余力地将这个坚持了十六年的研讨会更好地办下去!”

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觉得满载而归,指出“学校新发展要用‘蓝海策略’有效治理,共同的目标是‘追求卓越’,进而‘共创双赢’”。

四、参观学校

(一)参访上海市市西中学

11月21日下午,嘉义大学邱义源校长,嘉义大学师范学院丁志权院长等18位台湾教育同仁来到上海市市西中学进行参观考察。参访全过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校园环境参观及介绍。在上海市市西中学方秀红书记和林勤副校长的引领下,台湾教育代表团参观了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在学校种类繁多的创新实验室,林副校长介绍了学校创新实验室的设计构想、使用对象,展示了学生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光学应用与传感技术、机械系统与机器人、新型能源和汽车等系列课程中设计的部分作品。在思维广场,参访代表看到同学们三两成群围坐在相对独立的空间,或使用IPAD查阅资料,或通过讨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参访者与部分学生交谈,了解了他们借助思维广场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情况和感受。不少台湾校长感叹大陆学校在对学生创新能力、阅读素养的培养等细节方面已有很多先进之处。此外,代表团还参观了学校的地下篮球场、游泳馆等运动场所;参观了可供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或休息、供学生刷卡购买饮品、供师生谈心的coffee bar;参观了学校的文化雕塑等。台湾教育代表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学校用心的设计和精心的布置。

第二环节:学校情况介绍及主宾互动。方秀红书记和林勤副校长在学校七楼会议室向各位参访代表介绍了市西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近期的课题研究等。结合学校高级思维培养等课题向参访者介绍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双方还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此外,台湾教育代表团还与市西中学互换礼物、互递名片,希望就两岸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二)参访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同日下午,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先生、嘉义大学副校长吴焕烘教授等18位台湾教育代表参观了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整个参访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参观校园。在鲁慧茹校长的陪同下,台湾教育代表团参观了一师附小的校园,参观了科技坛、云教室、亲子阅读吧、艺术圆梦楼等学习场所。台湾教育专家们对一师附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予以充分认可。

第二环节:观看学生活动。台湾教育代表团观看了学生们的艺术活动汇报演出,一师附小的孩子们表演了集体舞《伞下的微笑》、合唱《我们要阳光》和《白兰鸽》,以及韵律操。孩子们出色的表现和精彩的表演赢得台湾教育代表团的高度赞扬。

第三环节:校长介绍。来自台湾的老师们听取了鲁慧茹校长以“愉快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以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改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报告。附小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学生活动得到了台湾教育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在参访学校后,台湾教育代表团还参观了静安寺,得到方丈的接待。22日-25日,台湾教育代表团赴贵州进行了文化考察。此次丰富而特色鲜明的参访活动,给台湾代表的大陆学术交流之行增添了许多美好。

五、结语

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交流规模,就“个性化教育与学校新发展”进行研讨,主题集中,分享了双方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情谊,促进了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的发展。学校观摩、城市观光,展示了上海和祖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贵州的文化考察,让台湾代表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2012年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