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落实 开创西藏教育事业新局面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庆黎
1月17日,西藏教育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作重要讲话。旦增 摄
西藏作为我国的重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更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不抓教育的领导就不是合格的领导”的观念,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精力用在教育上,切实做到再忙也不能忘了教育,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再难也不能难为教师。
西藏现代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历经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新辉煌中的一个突出的亮点。60年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废墟,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社会停滞、民不聊生,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野蛮、残酷、落后,仅从教育看,根本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文盲率高达95%。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短短几十年,教育事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西藏教育又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由2000年的2个到全部实现,青壮年文盲率由2000年的39%下降到1.2%;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 4.74年提高到7.3年;教育总投入由1951年至2000年的61.23亿元增加到2001年至2010年的346.07亿元;培养大中专毕业生 9.95万人,相当于前50年的总和;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由2000年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3.7万人。西藏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西藏作为我国的重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更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从社会发展看,今后10年是我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西藏稳定看,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着力培养一代代“四有”新人,是我们在同达赖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和战略力量。兴藏必先兴教,强区必先强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西藏教育与全国仍有较大差距。学前教育滞后,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任务艰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短缺,职业教育发展难度大,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水平和管理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竞争力、就是抓未来的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用全局的观念对待教育工作,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教育工作,用创新的举措推动教育工作,努力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全面把握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切实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抓根本,大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西藏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达赖集团妄图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教育仍然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重点领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接班人还是培养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掘墓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思想基础。
二、抓硬件,大范围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紧紧围绕西藏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快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特别要以启动幼儿教育计划、巩固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一体化的寄宿制学校;加快实施高等教育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建设步伐。
三、抓队伍,大规模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把立德树人作为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和教师素质的第一要素,贯穿于教师培养、招聘、培训、从教的全过程,加强以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在区内外乃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专家,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专家。在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立德树人主题实践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四、抓管理,大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明确管理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按照新的管理理念和机制规范学校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健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构建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监督的运行机制。
五、抓质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树立和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更加注重科学定位、内涵发展、软件建设,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水平。要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继续推进双语教育,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教育质量责任制、承诺制和监测制。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西藏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倾听教职工意见,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不抓教育的领导就不是合格的领导”的观念,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精力用在教育上,切实做到再忙也不能忘了教育,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再难也不能难为教师。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是要全面动员各方力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聚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通力协作,当好“后勤部长”,共同为教育服务,确保各项政策优先落实、全面落实、彻底落实,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及时拨付、足额发放,确保教育项目优先规划、优先拨款、优先实施。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细化分解各部门的任务,切实担负起牵头和协办职责,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要完善相关政策,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大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要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形成教育工作的推动力。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各项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相结合,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行问责制,严厉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截留挪用教育经费、随意变更教育项目、侵犯受教育者合法权利、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等行为和行业不正之风,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一个都不能少,该花在学生身上的钱一分都不能扣,涉及教育的事一件都不能推,各项政策措施一项都不能缺。
《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