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安徽省省长 王三运:立足加速崛起 深入谋划教育跨越发展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2-18 18:17:00 人气:

立足加速崛起,深入谋划教育跨越发展
安徽省省长 王三运

全面转型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也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转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将掀开安徽教育改革发展新的一页。强国必先强教,兴皖必先兴教。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基石,成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有力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繁荣发展。在长期以来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三大历史性跨越,特别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大省建设、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新鲜经验。

当前,安徽正处于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关键时期,教育的改革发展既承载新的使命,也面临新的机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全面实施,必将注入安徽崛起的强大动力,也必将赋予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安徽人口素质相对不高,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尤其是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极为短缺,严重制约全社会创新创造力的形成。突破这个关键性瓶颈,关键要致力教育的跨越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覆盖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贡献率,提高人口质量,壮大人才规模,增进人民福祉,真正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优势,把人力资源大省转化为人力资源强省,为安徽崛起提供强大的创新活力,奠定坚实的社会根基。

新的形势需要新的思路,跨越的发展需要跨越的举措。安徽省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后即将颁布实施。根据省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 年,要在全省全面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3%。

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全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和提升教育服务社会水平。按照规划,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化思路,细化目标,实化措施,认真制定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切实把规划要求和目标落实到位。 

全面转型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也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转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要在创新中提高质量。安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立足于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更加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提高质量的基础,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教学创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读课外书、去读无字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要在创新中促进协调。未来10年安徽省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到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推动普通高中发展渠道多样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市、县政府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合理规划、设置高中学校布局,加快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关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职教大省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和布局调整。加快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健全县域职业培训网络,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全面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着力打造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特色要更加鲜明,基本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优化高教布局,尚没有高校的省辖市都要至少拥有1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和1所以上高职院校。要引导高校注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急需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要在创新中激活体制。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国家批准安徽省实施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为契机,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明确学前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县、乡镇、村学前教育三级网络;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经费等资源配置的统筹,完善农村学区管理办法。理顺普通高中隶属管理关系,明确市、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两级管理的职责,加强对普通高中发展的统筹。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管理体制,完善高等教育“以省统筹为主、省市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多样的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体系,形成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多元化学校评价新机制。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深化教育改革,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就是认真实施好综合改革试点和重大项目工程。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安徽省将实施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学前教育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推进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等10项改革试点,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等9项重大工程项目,这是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突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目前,全省教育城乡、区域、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工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构建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的机制,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办学差别。要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寄宿制学校,推动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义务教育学校。

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省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学前教育比重只有 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确保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幼儿在园总数的一半以上。要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托幼机构,力争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省内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约3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250万人,解决这些孩子上学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在流入地参加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要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让留守儿童有学上,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同时,进一步关注特殊教育,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创造条件让更多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上学。

优先发展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