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西教育从“前线”走到“前沿”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11 9:49:00 人气:
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 陈桦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福建已由战备“前线”转变为开放“前沿”。海西要跨越,教育应先行。一年来,福建认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一是着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将加快教育科学发展作为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和设区市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贯彻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建设教育强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基本责任,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2010年,全省财政性教育支出360.48亿元,同比增长2.38%,今年全省代编教育支出336.59亿元,占财政性支出的20.88%,组织实施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提高征收比例,落实土地收入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预计今年可增加教育投入40多亿元。设立省级高校化债专项资金,力争明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债务风险。采取分解兑现、分级落实、分类筹措、分项到位等“四分法”,确保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1%,确保教育经费法定“三增长”。 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措施,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今年新建、改扩建695所公办园,新增学位14万个,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园,补充幼儿教师3000名。3年将安排80亿元左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40所,新增学位37万个,入园率达93%,以有效缓解“入园难”。逐级层层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累计评估验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32所,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8%。启动实施“小片区”管理模式,通过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子、互派教师、共同教研,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优化师资配置。优化中小学布局,重点加强城乡接合部、寄宿制学校和城区中心校扩容建设,今年城区中小学增加4.5万个学位,有效缓解城镇“大班额”问题,农村保留2561个小学三年级以下的教学点。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在部分专业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沟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开放性和灵活性,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省政府成立由20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试点项目均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等6个国家改革试点项目,以及省级十大改革试点任务、363个改革试点项目,初步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局面。目前,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着力推进教育公平。省委、省政府每年优先把教育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并逐年提高标准。今年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和残疾幼儿保教费补助,实行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营养改善工程,启动实施中职一年免学费;设立高校食堂伙食价格平抑基金,财政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每生每月给予50元伙食补助。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2.11万名,89%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推进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特教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将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有的“两免一补”政策延伸至特教学校中高中教育阶段和高校的“三类”残疾学生,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各类群体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五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培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今明两年各地教育费附加增量部分的一半以上,将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建立53个职教集团,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约有40%的中职学校到工业园区办分校或办班,中职学生“双证书”发放率92.37%。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设一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目前工科专业占4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开展深度合作办学;组织高校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合作组建一批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战略联盟,多形式促进产学研合作。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8所高校组建联盟,建立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途径。 六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改善教师待遇等方面集中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将农村、县镇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水平。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预增6500个编制用于补充农村紧缺师资;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健全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面实施中小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将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从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三个层面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校人才高地。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26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