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的实践与启示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2-10-8 15:54:00 人气:
涂文涛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四川藏区地域辽阔,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的32个县,幅员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213万。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发展藏区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推动藏区治愚治穷、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之策,把加强藏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在2001年起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约1万名藏区学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学生提供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近3万名学生到内地学习,其中87%以上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 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以下简称“9+3”计划),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找到了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也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探索出了新路子。 三大保障,确保“9+3”计划高标准实施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直接指导、研究决策有关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全省上下职责明确,工作有序,全面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筹领导,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州内州外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工作体制。 强化政策措施保障。为确保“9+3”计划顺利实施,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经费保障体系。在省内遴选了90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作为“9+3”计划实施学校,对每所学校投入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补助学校工作经费每生每年500元,2011年起又增补毕业生顶岗实习专项经费每生500元。对“9+3”计划招收的所有学生,免除学费,给予生活、交通、住宿、书本等补助。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三年来,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资金共7.19亿元。 强化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一系列“9+3”计划实施和学生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文件,注重规范管理、过程管理,同时完善了情况通报、工作协调、督导巡视、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州内州外联动,共管共育,先后从藏区选派优秀干部、教师700多人次进驻“9+3”学校,参与藏区学生的教育管理。 三个创新,开辟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新路子创新招生体制,确保应读尽读。坚持招生计划总量充分满足符合条件的学生志愿需求和“以州划片,校点集中,统筹安排”的原则,实行统一招生。第一,大力开展招生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使“9+3”教育宣传走村入户,确保政策人人知晓,资助家家同享,利益普惠群众。第二,完善招生政策,实行统一招生,保证了公平公正和规范招生。第三,突出专业设置针对性,不断优化校点布局。根据藏区经济发展和传承发扬藏区优秀民族文化的需求,增加了电力、交通、道路桥梁、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旅游等专业。 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学有所成。坚持“育人为本、重德强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遵循“第一年注重养成教育,打牢学习基础;第二年注重技能培养,促进学有所长;第三年注重顶岗实习,推进学生就业”的培养思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藏区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和办法。第一,重德。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观念,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第二,强技。针对藏区学生实际,以突出技能培养为重点,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实施“主辅兼修、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第三,育人。不断探索适应藏区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措施,既注重体现对藏区学生的关爱,尊重他们的民族和生活习俗,又淡化其特殊性,推行“混班混住,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创新就业帮扶,确保就业有路。帮助“9+3”计划学生实现就业,是这项重大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加强就业指导,树立自强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市场调剂就业,双向选择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国家基本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其次,出台政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成立了省领导挂帅、省级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的意见》,与各市州政府、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了“9+3”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和多种途径帮助“9+3”学生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责任。第三,推行顶岗实习,提高就业能力。建立藏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旬报制度,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就业前景分析,对就业困难学生采取切实帮扶措施,努力实现帮助“9+3”学生全面有效就业的目标。 总结经验,不断推进“9+3”计划深入实施回顾我省藏区“9+3”计划的实施和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实施“9+3”计划,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将“9+3”计划进一步扩大到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的其他民族县,推行到秦巴革命老区等28个连片扶贫开发县,今年还将覆盖新扶贫标准以下的全省所有农村贫困家庭学生。 必须坚持遵循教育管理规律。在“9+3”计划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品德涵养和习惯养成教育,强化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学生人人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实施“9+3”计划的学校针对藏区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设置,形成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独特性的中职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坚持关心关爱与严格管理结合,提升了中职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必须坚持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随着“9+3”计划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子女走进内地职业学校学习。如果没有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这些孩子可能就此中断学业,求学无门,创业无路。“9+3”计划的实施,帮助藏区青少年增强劳动技能和竞争本领,让他们尽快适应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让众多的家庭快速脱贫、早日致富,更为农牧区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可创业的新型建设人才,把对藏区的扶贫和支援由过去的“输血”,转变到了增强藏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必将有力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年来,“9+3”计划促进了藏区的和谐稳定,加快了藏区人才培养步伐,改善了藏区的民生,收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受到了藏区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也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在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推广。 《光明日报》 2012年10月3日 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