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屯垦戍边谱新篇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2-18 15:29:00 人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历史将永远铭记,荒原变成绿洲,沙漠升起繁华,边境更加安宁。屯垦戍边,千秋功业,改天换地,历史伟绩。历史就是创造,希望正在这里……”

戈壁明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一层大厅里,写着这样充满历史意味的一段话。这是兵团创业发轫的生动写照,也是兵团教育发展的形象描绘。

走上军垦博物馆二楼,有这样一幅图景:几个孩子穿着厚厚的粗布棉衣,头戴棉帽,手拿教科书,趴在一段干打垒土墙上,冒着严寒在地窝子里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新疆兵团教育起步时的再现。

“巨手翻天地,大胆易沧桑。”历史将永远铭记兵团稳定边疆、建设祖国的千秋功业;历史也将铭记,兵团人改天换地,荒漠变绿洲的人类奇迹。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兵团教育同样值得铭记,这里的教育是和兵团事业一起,从地窝子开始发展起来。

“那个时候,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教室,没有课桌,再艰苦的环境都没有能够阻挡兵团发展教育的决心和脚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局长高继宏说,“兵团教育是伴随兵团的建立而开始发展的,走到今天,已经为兵团屯垦戍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们扎根兵团,奉献兵团。”

50多年过去,兵团教育也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谱写出了辉煌篇章。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12月27日,经新疆兵团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兵团党委、兵团正式印发《兵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1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兵团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家和兵团教育规划纲要做出具体部署,兵团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日前,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一行,走进兵团,感受兵团50多年艰苦卓绝造就的辉煌,感受兵团精神创造的教育奇迹,领略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这里的教育呈现的新局面。

兵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幅增加投入

1954年,承担着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兵团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城乡青壮年,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兴建了一大批团场、企业和新兴城镇。

翻开兵团的区域地图,就会发现,兵团各团场要么在边境线上,要么在大山深处、荒漠中央,都是最艰苦的地区。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兵团总人口达257万人,下辖14个师、175个团场。“一业得成功,百业自兴旺。”教育随着屯垦事业发展起来。兵团人铸剑为犁,改造大漠,亦不忘春风化雨,耕耘杏坛。屯垦戍边,兵团教育在最艰苦的地方生根壮大。兵团人让沙漠变绿了,也让教育变红火了。

目前,兵团教育已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如今,第三代兵团人已然成长起来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兵团的人口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少人从兵团成长起来,走出去,人才流失成为兵团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张宇才是兵团农二师30团的一名职工,属于兵团第二代。“有好几次机会离开兵团,但考虑到孩子在这里能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最后还是留下来了。”张宇才告诉记者。像张宇才一样,不少兵团人选择留下,看重的是兵团教育的质量。

“兵团教育发展,对兵团的未来至关重要。”高继宏说,“教育不仅为兵团培养人才,而且可以提高兵团未来的人口素质,为兵团留住人才,凝聚力量。只有办好了兵团教育,才能为兵团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基于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兵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舍得投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兵团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教育重大项目。投资了12.02亿元实施校安工程,施工建筑面积达142.37万平方米。同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投入资金3.18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0.1万平方米,建设49个学校运动场地。投入3.38亿元,改造初中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校舍9.46万平方米。

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团场学校的硬件环境。

如今,走在兵团各团场,最好的建筑一定是校舍,最美的环境一定是校园。学校代表了团场的文化高度,培养着新一代兵团人。

对于在边远团场工作的教师,兵团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1661套教师周转宿舍,为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坚守在基层学校。

为改善边远贫困团场学生营养,兵团投入资金2400万元,为农三师、农十四师19个团场的4万余名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兵团加大了对团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资金6263万元,新购置计算机7349台、多媒体设备1622套,使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此外,兵团认真做好对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

采访中,记者看到,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为兵团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硬件软件两手抓,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八师的教育,是全体兵团人推进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2006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开始加大硬件建设,投入3.4亿元资金,在石河子市开发区建设了高中学区,将原来市区的6所高中整合在一起。通过资源整合,留出8000个学位用于布局调整,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布局调整后,解决了1万多名学生到城里上学的问题,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农八师石河子市教育局局长孙力军说。

“十一五”期间,农八师石河子市累计投入教育1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来改善城市和团场的办学条件。

“如今,团场学校和城里学校的硬件都一样了,最好的建筑和设施都在学校,这是大家公认的。”农八师143团一连职工许文川说。

的确,走在农八师石河子市的各学校之间,能感到它们在硬件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与内地省市的建制不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连队、团场、师组成。一个团场的人口,少的一两万人,多的四五万人。一般情况下,连队不设学校。近年来,随着布局调整目标的实现,小一点的团场一般只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外加一所幼儿园;大一些的团场,也就多一两所学校。

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对兵团来说,更多的是内涵的均衡。“各团场学校的硬件都差不多,即便有差距,那也是很小的。”新疆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黎兴平告诉记者。

2011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兵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为按期实现兵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兵团教育局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

高继宏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顶层设计是关键。为此,兵团教育局加强了宏观设计和政策指导,研究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和一系列办学条件标准。

短短一年多时间,兵团在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方面下了大力气,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我们希望通过此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高继宏说。

学校硬件基本均衡为农八师石河子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2011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决定对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定以“学区集团化管理”模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原则,抽选出了8所学校组建成4个学区。”孙力军说,“目的是为了以强带弱、相互扶持、资源共享、突出特色。”

成立学区后,牵头的名校被称为总校,弱校被称为分校。农八师石河子市的这一举措,通过名校与弱校间捆绑结对、打破校际间壁垒,形成了“总校统筹协调、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的学区管理模式。

“农八师石河子市第一学区”由强校石河子市第一小学牵头,其他就近而且相对薄弱的4所学校参加组成。

“第一学区制定了明确的学区集团化管理行动方案,确定了学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为第一学区实践‘互助共赢—交流联动—捆绑整合—均衡发展’的工作模式,推进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一学区负责人、石河子市第一小学校长高立新对记者说。

实施学区集团化管理之后,只要是在一个学区里,强校和弱校就是“一家人”了。

农三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的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该师教育局局长李增鹏告诉记者,教师由一位“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过程,由一位“低水平的教育者”变成“高水平教育者”的过程,是农三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的目标。为此,农三师搭建了教师同伴互助的平台,为课堂教学的持续完善、课堂效率的日益提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兵团各师和各团场采访,记者深深感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这里已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搭专业平台,推暖心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兵团的发展,靠的是人的力量,靠的是人的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兵团教育的发展,一样靠的是人的力量,靠的是教师队伍的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正是这样的教师队伍,才造就了兵团教育的今天。

“2011年,我们先后选派了320名教师分赴内地8个省份挂职培训,23名校长赴河北省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先后有2300余人次参加师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农二师教育局局长李建国说,“这些培训依据教师需求,立足于课堂教学,极富针对性和实效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同农二师一样,新疆兵团各师团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纷纷把抓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农十师的团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与工作条件差,致使一些团场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优秀教师引进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农十师实施了“暖心工程”,各团场相继使教师住房公积金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从8%提高到12%。同时,部分团场对新引进的教师给予每人2万元的购房补贴。这一工程的实施,既稳定了团场教师队伍,也达到了筑巢引凤的目的。3年来,该师共引进高校毕业生480人,招聘特岗教师49人,增强了团场学校的实力。

该师还实施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选拔一批教学名师,既给待遇,又压担子,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农四师一方面狠抓教师业务培训;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教师交流,建立了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团场任教服务制度,定期选派骨干副校长、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

该师规定,师直属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特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这些举措都促进了教师的交流,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农二师华山中学大胆尝试实施“留人工程”。该校校长邱成国认为,留人环境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政策层面的“大环境”,一个是学校层面的“小环境”。“要留住人才,政府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很重要,但仅有好的政策还远远不够,学校‘小环境’才是教师能否留住的关键。”自实施“留人工程”以来,华山中学再也没有出现过教师流失的现象,而在此之前,流失教师最多时一年达10人。

为加强队伍建设,2011年,兵团启动了中小学名校长培训工程,计划“十二五”期间培养100名精通教育、治校有方,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

高继宏说,这项工程首批培训校长14名,反响强烈,2012年又选拔了18名参加培训。工程实施后,将培养一大批专家型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必将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发扬兵团精神,全面推进兵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翻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历史,你会发现: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座新城,荒漠变成一片片良田,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这些看似神话般的故事在兵团人的创业史里比比皆是。

毋庸讳言,创造这样的奇迹,离不开“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兵团精神。2005年,兵团人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在13个西部“两基”攻坚省级单位中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靠着兵团精神,兵团人铸就了又一座丰碑。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兵团人再一次扬起了促进教育跨越发展的风帆。

为大力推动兵团学前教育发展,兵团司令员办公会议专题部署学前教育工作,将学前教育纳入兵团教育体系,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同时,研究出台了学前教育若干政策,制定了《兵团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兵团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兵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2010年起,每年投入3600万元专项补助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生活费和活动设施。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兵团学前教育的发展。

除了学前教育,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兵团还及时调整了双语教育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双语教育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双语教育发展。

2011年,兵团少数民族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比例达76.4%;学前双语教育覆盖率达85.1%。

高继宏说:“2011年秋季,兵团启动实施了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工程。遴选少数民族教师到汉语授课学校采用‘一对一’跟班教学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提高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兵团中等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2011年兵团开始探索中职学校面向团场职工开展全日制教育的做法,已招收近万名团场职工及待业青年。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无疑将会推进兵团中职教育快速发展。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至关重要。”高继宏说,“兵团确定了27项改革试点任务,覆盖了全兵团14个师,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也覆盖了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有兵团人、兵团精神在,有新的纲要和规划蓝图在,兵团教育一定会像沙漠红柳一样,在自然条件最艰苦的祖国边陲,开出最绚烂的育人之花。

【相关链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

截至2011年底,兵团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00多所,在校生总数54.9万人。共有小学68所,在校生21.2万人,初中阶段学校200所,在校生12.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1%,初中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5.39%。共有普通高中46所,在校生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3.6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5%,在校生职普比接近4∶6。共有普通高校5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5.94万人。兵团共有幼儿园194所,在园幼儿5.67万人。

《中国教育报》 2012年12月13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