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4-5-8 16:06:00 人气:

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社会公平,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一直是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经过各地的努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招生入学行为逐步规范,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逐步得到落实。有些地区幼升小、小升初已不再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择校乱收费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或基本解决,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但是,各地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地方老百姓对不良义务教育招生行为的反响依然强烈,少数大城市全面实现免试就近入学目标仍然困难重重。

改革必须不断深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永远在路上。为此,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我们于年初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再次吹响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冲锋号,并将工作重点聚焦重点大城市,力求示范引领、抓点带面。各地反应迅速、态度鲜明,目前开局令人振奋。19个副省级以上重点大城市中的16个已经向教育部报送了今年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方案,15个报送了招生入学工作责任人、联系人。从各地上报的方案来看,因地制宜、各有特色。北京市今年改革力度很大,推出了“新教育地图”,实现每个片区都有优质资源,要求小学必须划片入学,热点初中可以随机派位入学,利用网上招生系统进行管理,从技术上卡死无序流动行为;上海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现划片入学“零死角”;广州市明确阶段性目标,2015年全面取消“推优生”招生制度;南京市2014年小学不招收特长生,初中特长生招生学校及招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长春市继续巩固100%的中小学起始年级均衡分班的办法;成都市2014年全部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大连市2014年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85%;哈尔滨市严格执行公办小学就近划学区招生,公办初中对口招生;深圳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积分入学办法;天津市以学区为基本单位细化初中招生学区的划分;杭州市已基本实现零择校,继续实行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厦门市明确三年工作目标,2014年实现100%初中划片入学;宁波市已基本实现零择校,2014年将提高招生管理水平,实现学区内所有学校班额相差不超过6人的均衡编班目标;青岛市已基本实现零择校,2014年公办小学全部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初中实行电脑派位+对口直升。所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改革决心,体现了责任意识,饱含着创新精神。

接下来,我们要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狠抓落实,力争使今年工作有大突破和新进展。

一、不断提高认识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历来备受重视,但对于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来讲,还很不够,还需要大力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拦路虎”,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长久的痛”。不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不破解择校难题,很难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所有综合改革做出的成效、成果、成绩都难以有说服力。招生入学管理工作之所以难度大,在于它是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解决招生入学工作出现的难题是对教育系统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修课,是必须面对并要打赢的硬仗。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大城市教育形象难以“言说的苦”。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分布不均衡,人民群众的文化层次高,对教育的期待也就更高,加之外来人口不断涌进,招生入学工作面对的矛盾更尖锐。解决大城市的难题是做好全国工作的关键,是大城市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必须解答的课题。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坚定信心决心,把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作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下大力气、抓紧攻坚、尽快解决,力求今年招生入学工作有新突破。

二、把握改革关键

今年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意见》和《通知》。这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的具体政策,是各地长期以来有关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是深化招生入学改革建立科学招生入学秩序的重大举措。《意见》和《通知》主要针对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各地应按照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予以妥善对待。做好今年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必须将《意见》和《通知》作为依据,把握改革关键,吃透政策要领,明确核心要求。

一是要坚持免试入学。免试是《义务教育法》赋予学生的权利。但是,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和学校举行和变相举行各种考试。做好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前提是要坚持免试的法律要求,不允许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不允许按照考试成绩选拔生源和乱收费。要逐步淡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竞争,科学评价教育质量,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要坚持划片入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为辖区内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或者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区域为招生范围(单校划片)。片区划定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调整,满足社会关于划片相对稳定的期待。根据《通知》,各大城市热点小学也要逐步纳入多校划片。妥善做好多校划片,也是学区房热降温的关键之策。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鉴于有时难以将一所初中与多所小学对应,也为了在不违反就近的原则下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选择意愿,要允许采取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对应的方式划片。允许家长在规定的多所初中范围内结合学生特点填报志愿,对于热点学校,要进行随机派位确定生源,做到机会均等。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应首先招足志愿后方可招收参加派位但没有能够进入派位学校的学生。

四是要坚持“阳光”招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从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大力推进。不管是片区的调整还是随机派位工作,都要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教育督导等部门和家长代表参与。不管是划片过程、结果,还是招生过程、结果,都要把相关信息向社会广泛公开,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征得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五是要明确县区主责。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因此义务教育入学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学校行为,学校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根据《义务教育法》确定的管理体制,小升初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均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在总体遵循《意见》确定的流程下,关于特长生的具体招生入学办法,也授权给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总的原则由省级确定,具体实施也是由县区进行。总之,充分体现了以县为主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切实负责,努力履责。

六是要聚焦突出问题。对个别突出问题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首先,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试规定。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其次,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要纠正个别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止初中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变相抢夺生源,破坏正常教育生态的行为。任何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再其次,要保持治理择校乱收费高压态势。巩固治理乱收费成果,防止反弹。坚决查处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通知家长到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义择校费的行为。

七是要推进配套改革。为配合招生入学改革顺利推进,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实行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的学区治理结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学区内初中和小学确定管理方式,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实施有效衔接的中小学管理。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整体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八是要夯实改革基础。健全和执行公平、科学的招生入学制度,最终要依靠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地要增加投入,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建立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交流,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并完善操作办法,淡化学生及家长对热点初中的过分追崇。大力推进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模式,做大优质资源“蛋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招生入学工作夯实良好基础。

三、务必狠抓落实

今年是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的关键年,务必狠抓落实。要有“打硬仗”、“主动打仗”、“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一是要建好“笼子”。各地各重点大城市要按照《意见》和《通知》的要求,抓紧制定完善2014年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好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增强方案的可读性、可操作性,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懂、理得清、说得明,切实提升群众对方案的知晓度、满意度。实施方案要做到突出重点城区和热点学校,着力控制并逐步缩减择校生比例;要突出重点时段和学段,提前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预案,抓好前期规划、规范与引导工作。

二是要照好“镜子”。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预想的制度设计目标,必须落实监管职责,强化监督职能,净化招生环境,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之有效的招生治理机制,树起一面对照检查的“镜子”。首先,要注重过程监督,构建动态实时监督网络,实现监督对象和监督过程的全覆盖,不放过任何违规动向和苗头;其次,要创新监督方式,适时发布监督公告,拓宽监督范围,公布举报办法,充分发挥家长、媒体以及社区组织在招生工作中的监督作用,确保招生过程零违规、零举报;再其次,要健全问责机制,落实市、区(县)级监管责任,明确招生纪律,严防侥幸心理,严肃查处招生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追到底,对监管不力和招生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逐级问责,一票否优。

三是要造好“台子”。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公信力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加强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好的工作平台,需要市区(县)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需要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广泛的理解、支持和有效参与,特别需要广大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与严格遵守,不断赢得各方认可,努力形成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合力。其次,需要好的舆论平台,各地在实施方案出台以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安排专家进行解读,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同志们,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招生工作有着热切的期盼,我们只能做好,没有退路。必须心无旁骛、扎实推进、力求突破。我们要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9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