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忧!幼儿“考级风”愈刮愈烈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0-14 10:17:00 人气:
“我园中班的33名小朋友,参加了某机构英语口语一级考试,其中6人成绩优秀、20人成绩良好、7人成绩合格,通过率100%。”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幼儿园的网站上,这条新闻非常醒目。 3至6岁的学前幼儿竟然开始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部分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一纸证书,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加入到考级考证大军中,应试竞争越来越低龄化。 证书若得到优质小学认可,考级幼儿将更多近年来,部分幼儿园为了突出自己的办园特色,开设的培训项目日趋小学化。幼儿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幼儿知识,“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并以此获得更多认可。而在幼儿园之外,各类培训班课程更多,部分科目已被某些机构设置级别考试,幼儿通过这类考试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博士韩小雨分析认为,许多家长一方面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教知之甚少或者存在误区。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让孩子有一技之长”的焦虑心态下,家长很容易就将孩子早期教育的成败与考级和各种证书画等号,导致幼儿“考级风”愈刮愈烈。 今年读幼儿园中班的小馨在本园报了舞蹈、美术两个兴趣班,妈妈罗女士又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培训学校给她报了英语班,不久前孩子参加了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罗女士说:“现在好一点的小学、初中都选拔优秀的孩子。怎样证明孩子的优秀?还不是得拿等级证书说话!” 韩小雨认为,幼儿考级考证热的深层原因是当今社会教育和民众心态的综合反映。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种浮躁状态。考证热在成人、青少年中流行已久,出现在幼儿阶段实际上是这种社会功利价值取向不断向下、向低龄延伸的表现。一些名优中小学在招生时,往往将各类证书作为一个指标,客观上也对幼儿考级考证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给幼儿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考级考证为目的,是对学习本身的一种异化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培训学校往往不会顾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虚夸证书的作用,竭力说服家长掏腰包。记者致电北京一所著名的幼儿培训学校,其工作人员介绍说,针对3至6岁的幼儿,该培训学校在北京各个分教学点都专门开有欢乐英语学习班。这个教学项目共分4个层级,每级分上下两册。学校每年举办4期学习班,报班幼儿用两年时间便可将4级共8册幼儿英语课程学完。 有些培训学校在每年5月和11月都会组织学员报名参加与所学课程相对应的级别考试——剑桥国际儿童英语考试(CICE),通过该考试的幼儿可获得一张成绩单。据称,该系统二级的听说能力超过国家课程标准二级水平(小学毕业水平),而三、四级相当于剑桥少儿英语一、二级的水平,通过四级英语听、说、读、写,其综合能力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水平!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把可参加剑桥少儿英语考试的学龄段设为7至12岁,而目前国内参与考试的儿童,有的并未到7岁。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一些红火的少儿英语考级,很可能是借剑桥少儿英语的名义设置的。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时,应该到相关考试的官方网站上查询,以便甄别。 韩小雨指出,考级考证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如果形成了一种风气或者热潮,并将其作为学习的目标和结果,无疑是对学习本身的异化。各类考级考证由于目的性强、应试化倾向突出,很容易将幼儿的学习演变成某类单纯技能的重复练习和某些简单知识的机械记忆。如此,孩子即使拿到了证书,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内化的能力。而且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孩子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愿。 盲目参加考级扼杀孩子兴趣,可能得不偿失是让幼儿参加等级考试,逐渐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还是坚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以及幼儿家长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幼教专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参加太多竞争性的培训课程,施加太大的压力,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无好处。而过早参加考级,更是走了极端。这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令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如果为了一张证书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将得不偿失。 北京市海淀区某公办幼儿园李园长认为,从教师源头抵御“考级风”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宜按照小学化教学方法授课,更不能鼓励幼儿参加等级、证书的考试!” 韩小雨提出,从解决考级考证热的对策上看,首先,家长要调整和放平心态,正确认识“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关系,科学认识幼儿学习的目的与价值。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一次长跑,如果常常处于方法不当的百米冲刺状态,其后劲堪忧。同时,教育部门、幼儿园所和相关媒体,在宣传早期教育重要性时,更要广泛地进行科学早教观念与行为的科普教育,帮助全社会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以此为依据开展科学的早期教育。此外,教育部门也要对目前一些中小学在招生录取中将各类证书作为入学“要件”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规范和遏制,切实避免应试、择校热波及幼儿阶段。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1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