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开展学校幼儿园安全督导检查情况的报告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1-25 9:52:00 人气:
今年5月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4·29”、“5·12”、“8·6”紧急视频会议精神,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分别于5月中旬和8月下旬对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南、贵州、甘肃、河北、安徽、山东、广西、陕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于今年8月,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集中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集中开展校园安全督导检查并于9月底将督导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给了督导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根据各地报来的材料,结合督导办专项督导检查掌握的情况,总体上看,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以及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教育部视频会议精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狠抓落实,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推进,有效遏制了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校园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缓和,校园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综治、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络,紧急动员部署,深入排查摸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校园防范措施,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打响了一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的攻坚战,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指明方向 各地各学校迅速传达、坚决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1.认真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4·29”、“5·12”紧急视频会议召开后,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部署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工作。“8·6”紧急视频会议召开后,各地党委政府再次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转发相关文件,对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校园安全工作亲自抓、亲手管,亲自部署学校幼儿园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和治安防范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省长王儒林,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代省长赵正永,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主席马飚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反复强调要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2.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地各学校均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确保校园安全提供组织保障和工作指导。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教育、公安、工商、卫生、民政、文化、综治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确立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具体职责,层层落实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也都层层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了“一岗双责”。被检查的大部分学校幼儿园也都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园长任组长,明确了各级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各地还出台许多相关规定、意见和措施,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指导与规范。 (二)专项督导、深入排查,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查漏补缺 5月份和开学前,各地各学校相继组织了校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深入排查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各种隐患,取得积极成效。 1.普遍开展校园安全专项督导。督导办在各地的积极配合下,共检查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1个市、71个县(区)的406所学校幼儿园。各地均按要求成立了安全专项督导检查组,通过随机抽查、暗查、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学校幼儿园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重点督导检查传达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有关情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有关情况,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常规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有关情况。被检查的学校包括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还有打工子弟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等。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与综治、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督导。例如吉林省由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负责同志分别带队,通过混合编组的方式组成暗访组,采用不打招呼、不用陪同的方式对全省9个市(州)及长白山管委会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暗访。福建省教育厅联合省消防总队开展校园消防安全专项督导。广西、广东、海南、陕西、吉林、江西、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还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学校幼儿园的卫生防疫、教学设施和食品安全等进行了督导检查。 2.广泛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各地结合“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普遍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排查,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和校园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建立各种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机制,注重源头整治,采取拉网式排查与直查、自查、暗查、突查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安徽省建立“安全隐患督办单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发“督办通知书”,今年以来已向有关学校和教育局发出安全隐患督办通知书42份,其中23份已整改到位,其他正在整改落实中。黑龙江省各地都成立了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包保责任制度,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二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逐一排查清楚,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吉林省1月至9月,共发现涉及学校的安全隐患6290处,发出整改通知书1712份,落实整改5629份,排查校园周边精神病人380人、扬言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135人、上访重点人员1242人、刑释解教人员1864人,其他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重点人员712人。贵州省开展了“五类”高危人群专项大排查工作,在准确排查的基础上,加强重点管控。三是对校园内部的治安、消防、食品卫生以及水、电等基础设备设施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教学场所、文化体育馆、学生宿舍等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山东省特别对城乡接合部、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幼儿园及青少年各类课外活动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整治台账,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宁夏通过排查整治,共梳理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1369项,已整改1260项,整改率92%,一时未能整改的复杂治安隐患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大连市在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相对集中15天时间,抽查学校134所,发现隐患409处,发放《学校安全隐患整改意见书》127份,隐患整改率截至9月达94%,消除了安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对办学不规范、违规招生、毕业生就业、学历学籍、学生食堂、后勤服务等关系学生切实利益,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进行深入排查。吉林、福建、安徽、天津、北京等省(直辖市)对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排查清理,基本上实现无证幼儿园停止招生。 (三)确保投入、三防联动,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奠定基础 各地各学校确保校园安全投入经费,有些地方还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同时,按照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加强巡防,落实联防,构筑起一条校园安全防范的坚实堤坝。 1.确保校园安全经费投入。各地各学校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等方式,积极筹措校园安全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基本保障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需要。福建省做到校园安全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问责的“四同举措”。辽宁省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配备专职保安,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和周界报警系统。江苏省财政今年在往年30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追加投入,为全省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投保人身伤害事故责任险,有效保障了学生权利,减轻了学校处置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压力。四川省将学校安保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从经费上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供保障。河北省财政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困难地区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报警等技防设施。浙江省舟山市加大校园安全经费投入,全市人口仅90多万,但累计投入校园安保经费2000余万元。 2.切实加强人防建设。各地各学校高度重视人防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保安队伍。很多地方政府从财政拨出专款为学校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很多学校自筹经费,聘请保安,切实加强学校安保力量。有的地方还列出事业编制,用于招收专职保安。有的地方设置“学校安全协管员”公益岗,动员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组建由教职工和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义务护校队”。有的地方通过校园保安与当地公安机关治安巡逻队员、企事业单位保安、民兵合作,实现了“联勤、联防、联治”,构筑起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同时,各地各校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校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校园人员和车辆查验、登记以及被访者亲自接送来访者进出校园制度,完善学生请销假和幼儿交接制度,强化教职工值班制度、校内保安巡逻制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查和对可疑人员的监视。寄宿制学校通过派驻辅导员,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生进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重点学校实行警校联合,在学校设置警务室,建立校园报警点,由公安机关派驻公安人员维护学校治安,有效防止了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北京市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规范》、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校园保安的职责。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吉林省绝大多数县(市、区)由政府出资按一校配备两名保安的标准配齐了保安人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有学校、幼儿园都配备了民兵、专职保安、治安员和门卫。广西公安机关普遍开展武装巡逻、公开示警,全面加强学校和幼儿园及周边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力度。安徽省芜湖市戈矶山地区组建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义务护校队”,在学生上、放学期间协助民警维护校园周边秩序。 3.切实加强物防建设。各地各学校切实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防暴和自卫能力。大多数学校都按要求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设备,添置了橡胶警棍、钢叉、防刺背心、防刺手套、强光手电、钢盔、警用辣椒水等防暴防护设备。有的地方制定地方物防建设标准,由政府出资为学校购置安保器具,确保物防建设落在实处。有的地方在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报警点,增添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有的地方政府出资购置巡逻车专门用于校园安全巡逻。许多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使用防暴器材的训练。有的地方为接送学生的车辆统一标志,要求学校与客运公司签订安全合同,派专人护送,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例如,广东省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人员安全防范器材配备标准,为校园安保人员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提升校园自防能力。湖北省为学校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类安保器材,安装警示标志,在楼道、寝室等重点部位标明安全逃生线路。宁波市海曙区为全区学校及幼儿园保安统一配备了安保器具(包括橡胶警棍、武装带、警哨和辣椒水)。福建省泉州市完善学生上放学时段外部巡逻与校园安全部门管控的无缝隙对接,在学校周边设立治安岗亭,探索建立“家校平安共建”机制。 4.切实加强技防建设。各地各学校提高技防建设水平,确保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大多数地方都在中小学、幼儿园门口及周界、围墙、教学楼、实验室、会议室、学生宿舍区等重点部位安装了电子监控视频系统和报警预警系统。有的地方由政府制定技防建设的标准和规范,统一加强技防建设。有的地方,学校的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监控系统进行了有效连接。部分学校实现了电子门禁管理,装备了红外线报警系统。例如河北省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验收办法》,上海市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范技术要求》,用于指导技防建设。上海市卢湾区实现公安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和校园图像监控系统的双网联通,学校监控网络全面纳入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监控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安图像监控“双网联通”。北京市以暑期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为契机,对技防设施进行全面维护和检测,增设校园紧急报警装置,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技防安装率100%。福建省城区及中心校以上学校的门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报警设施达100%。天津市除极个别学校由于“校安工程”改造配套外,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都已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安徽省为全省5775所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视系统。广东省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情况较复杂的学校幼儿园实施门禁管理。辽宁省所有公办学校均在校门口、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设施、电子门禁系统、巡更设备、周界报警设备等,并积极与属地公安机关进行联网。青岛市在每所学校设置与当地派出所直接联通的按钮报警器,在学校围墙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 (四)齐抓共管、注重长效,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各地均注重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校园安全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社会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一是不断健全“党委政府统筹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校园安全工作体制,切实增强教育、公安、综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例如,河北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作用,综治、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积极参与,构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合治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社会积极配合”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山西、湖北、广西、青海等省(自治区)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独立的校园安全稳定机构。 二是强化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地各学校普遍签订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校园安全工作基本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江西、吉林、青海等省还将校园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实行校园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了安全责任追究制。 三是大力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教育部门主动配合公检法机关、工商、文化、税务等部门,通过打黄扫非专项检查、打击取缔黑网吧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严厉打击涉校刑事犯罪行为,及时查处威胁校园安全事件,依法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对违规违法的“三厅一吧”、图书音像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取得显著效果;坚持集中整治和经常管理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高压态势。 四是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各地均将校安工程纳入民生工程任务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校舍安全工程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加大省级统筹力度,编制了各地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密切关注汛期灾情,确保校舍和教学设施安全。目前,校安工程进展顺利。 五是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及疾病防控工作。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组织各类学校和依托机构对学校食堂、餐饮店、商店等场所和饮用水设施卫生进行大清理;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把采购关、贮藏关、加工关、餐具洗消关,保证食品安全;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同时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等各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2.积极推进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安全工作制度化。各地各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治理周边环境协调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依法办学。例如,河南省不断完善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目标责任制、教职工值班制、门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住宿生请假销假登记和夜间巡查制度。甘肃省制定《校园安全工作暂行规定》,湖南省制定《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程》,河北省制定《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河北省学校消防工作暂行规定》,山西省制定《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山西省学校安全管理日志》,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外出活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集体用餐、学校日常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及事故报告、奖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要求。安徽省建立了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及时入档、限期整改”的常规制度。 二是安全工作标准化。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三防”建设标准,以地方标准推动校园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广西制定《关于做好我区学校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学校安全协管员数量配备、招聘录用、工作职责、教育管理及经费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是部门联动机制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初步形成日常联动机制。例如联合公安机关加强“三防”建设,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配合市场安监部门加强学校周边市场监管等。 四是安全教育日常化。各地各学校采取编写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开展“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平安宿舍”创建活动,设立“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周”,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带法回家”、“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例如,贵州省将安全教育纳入地方课程管理,认真做到“教材、课时、教师、教案”四落实。青海省开展“千名民警进千校”法制宣讲活动,成效显著。湖南省邵阳市安全教育做到了“六进”,即“法制教育进校园、安全教育进校园、禁毒教育进校园、治安防范教育进校园、交通常识进校园、消防常识进校园”。 五是安全培训常态化。安徽省建立安全保卫干部培训制度,逐步对全省学校安全保卫干部和责任人分级分类全员培训。陕西省通过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已分级培训干部教师15万余名,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轮训了一遍。青海省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园安全工作教师和干部的培训。 六是应急工作规范化。各地各学校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积极开展防火灾、防雷、防洪、防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例如,陕西省以《陕西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总纲,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预案为支撑,上下衔接,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全省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河南省郑州市组织有关专家编纂印刷了《郑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编写指导手册》4.5万册,面向基层学校免费发放,指导全市学校应急预案建设工作。 (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为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注入动力 各地各学校在严格落实中央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和好做法。一是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浙江省绍兴市通过构建“九个一”机制,即“构筑一条安全工作责任链、形成一张安全管理网络、落实一个安全形势教育历、健全一套安全工作规范、制定一校一套应急预案、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预警发布和情况通报、监理一个风险化解分担机制、强化一套考核奖惩措施”,推动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长效化。贵州省铜仁地区针对学校内部安全管理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按照“一个季节、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支整治队伍”的模式排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在加强“三防”建设方面,江西省兴国县通过采取“公益性岗位购买制”(即由县政府出资补贴学校保安每人每月300元),为县直学校、乡镇规模较大中学配备了60名保安,以此帮助中小学解决保安聘任问题。安徽省合肥市首批招聘1500余名保安,工资列入市财政预算,由保安公司统一招聘,交给市教育局或区级政府安排。海南省针对部分地方警力不足的问题,商请武警参与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三是在校园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重庆在民警序列中设置校警序列,并加大对新型警务机制落实情况检查力度。湖北省部分地方编制部门在教育行政部门增设安全科,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促进了教育部门安全保卫体系的建立。福建仙游县人事局专门列出事业编制,招收150名保安并在县教育局增设校园安全保卫办公室,定级定编、规范管理。 存在问题各地各学校在加强校园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一)校园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幼儿园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幼儿园,城市学校、幼儿园好于农村学校、幼儿园,公办学校、幼儿园好于民办学校、幼儿园,中小学好于幼儿园。一是保安配备水平不一。有的学校、幼儿园配置了专职保安,有的学校、幼儿园聘用的是退休教师和社会人员,有的学校、幼儿园是本校教工负责安全工作。不少地方学校、幼儿园保安人员缺口较大,部分保安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二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情况不同。部分学校、幼儿园无110报警系统,部分学校、幼儿园无视频监控设备,部分学校、幼儿园无专用防暴器械,部分学校、幼儿园无卫生室、灭火器和应急灯等。三是民办教育机构存在安全隐患较多。部分民办机构办学不规范,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经费和措施不到位,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四是部分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不规范,卫生安全存有隐患。五是部分学校、幼儿园围墙很矮或是铁篱笆墙,非常容易翻越。六是有些学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二)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部分校园周边游商走贩、商业摊点、无证娱乐场所较多;少数学校、幼儿园门口没有设置交通警示标志牌和标线;“黑校车”接送学生现象在农村乡镇学校仍然存在;部分没有注册的民办幼儿园仍然存在;社会短期培训机构安全管理不到位。 (三)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没有专门法律或制度保障校园安全。二是部分地区财政比较困难,为学校、幼儿园聘请保安和安装监控设备经费缺口较大,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三是部分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营业网点等并非短期内可以改变,周边环境需要长期治理。四是部分地方缺乏长期的定期排查、检查制度,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加强。 工作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中央设立校园安全专项经费,对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农村学校、幼儿园给予支持。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请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国家层面出台校园安全法或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推动校园安全工作均衡发展。建立校园安全防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作用,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管。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未注册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引导和规范,进行全面排查,对按要求自查整改合格的幼儿园,纳入政府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完善安全措施。对不合格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消除安全隐患。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班等安全管理,不留隐患。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9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