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发展难题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0-12-28 14:15:00 人气:
近期“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发展难题”正是专家学者热议的课题。从本月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到上月末的“国十条”、“国五条”密集出台的政策法规显示了政府促进学前教育长足发展的信心决心。“入园何时不再难?”“学前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如何理顺?”专家学者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我们做了进一步解析。 关注教师培养 兴办幼儿师范中专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学前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是真正的教育起点。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必须增强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覆盖范围防止孩子们在起跑线上拉开过大距离。 基于本人调研了解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首先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立起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比如浙江杭州、宁波的试点项目中为强化政府责任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区达到10%以上;到2015年力争将幼儿家长支付入园费用占学前教育总成本比例控制在30%左右。如果这些目标和措施能够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第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考虑到农村现阶段小学生减少并校撤校正在进行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通过并校撤校腾出的校舍用于农村学前教育。 第三要创造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里享受同城待遇。要保证他们的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入园。为此还要在农民工聚居的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扶植建设一批民办幼儿园。对收入过低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国家可以按享受低保的办法发放适当的学前教育补贴。 第四要特别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我们原来有中等师范可培育大量幼儿教师。但现在这些中等师范基本取消了、改制了幼儿老师没有来源了。为了适应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应恢复一批幼儿师范或者在地方性大专院校兴办一批幼儿师范中专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 创新办园体制 重视学前教育公益性刘占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各地在进行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智慧。 首先要完善和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政府要承担起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投入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朝着公益和普惠的方向发展。从学前教育管理现状来看据2008年中央教科所对16省市30个区县的抽样调查有25%的区县学前教育处于既无管理机构也无管理人员的“两无”状态。即使有的区县有人管理也只是管少数的教育部门办园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不在教育部门的行政和业务管理之下办园的规范性和保教质量无法保证。 其次要改进和创新办园体制机制。当前办园体制机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能充分体现广大民众对低收费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要调整和创新办园体制机制。两条基本的路径是:大力发展供普惠性服务的公办幼儿园和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从而快速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此首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面向广大民众的收费合理、质量优良的公办幼儿园。公办园不能办成豪华园今后要兴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同时要下大力气扶持和资助尽可能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行试点尽快探索出区分和认定普惠性民办园的管理办法确保其办园方向和保教质量。 如何认识“政府主导”是体制创新的关键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城乡两种不同的建园机制在城区实行“民办公助”模式在农村倡导“镇村为主多元筹措政府补助”的办园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模式促进了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化解了学前教育难题。 学前教育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如何认识“政府主导”。除了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举办更多的公办园之外“政府主导”的具体实现方式其实是非常多样的主要是充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自办幼儿园通过低价或免费提供教育用房抑制幼儿园价格规范和监管市场价格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以及补贴幼儿教师工资提供幼儿教师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待遇奖励行为规范、品质优秀的民办园等。 (文见《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2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