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适龄儿童沐浴教育的阳光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4-2 16:25:00 人气:
上海市闵行区学前教育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 竺建伟一份漂亮的“答卷”:入园率达99%闵行区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多万,现辖9个镇、3个街道和1个市属工业区。 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宜居环境吸引了人口的大量涌入。闵行入园高峰已持续多年,“三流合一”,即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郊结合部积聚、外来流动人口导入、本区出生人口持续上升,五年增加了近1.9万人,非本区户籍生已占全区幼儿总数的46%。 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按时入园,闵行区积极应对突出的入园难题,交出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2010学年,区内共有托幼园所190所,在园婴幼儿50009人,3~6岁幼儿入园率达99%,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受指导率达96%。 这是一个不俗的成绩,体现着闵行区区委、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方略,也凝聚着闵行教育人对满足人民对教育需求所作努力的心血。 现状:学前教育蒸蒸日上近年来,在学前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张的同时,闵行区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导向,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区域学前教育呈现出体制多样、机制灵活、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给力:让每一项具体举措“功有其效”闵行区对学前教育发展倾注了全力。 加大投入,拓宽学前教育多方融资渠道。闵行区学前教育总投入从2006年的18874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8680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达16.4%。此外,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实施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四次免费培训。 统筹规划,推进学前教育园舍达标工程。闵行区做到规划部门抓源头、房管部门抓许可、质监部门抓质量、教育部门全程参与,确保公建配套“三个同步”。五年间共新建幼儿园45所,改建1所。同时,充分发挥各镇人民政府的积极性,采用旧地翻建、迁建等形式,努力优化中心幼儿园条件。 政策保障,营造学前教育内涵建设氛围。闵行区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为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创设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如《关于加强闵行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闵行区关于以创建优质幼儿园促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多管齐下: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学有其位”面对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出生的高峰,闵行区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潜力,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破解入园难的难题。 规划开办新园,增加幼儿园园舍资源。仅2009年和2010年闵行区就新开办19所幼儿园,增加200多个班级。今后三年将再新建23所幼儿园,增加352个班级。 挖掘现有潜力,扩大幼儿园办园规模。根据地区招生需要,闵行区对“05标准”的园舍进行改建,扩大规模,提高利用率。同时在资源紧缺的地区,允许公办二级幼儿园适当增加学额,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入园。 政府购买服务,借助民办安排“小区生”。闵行区参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由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按“小区生”比例给予补贴,保证幼儿进入公建配套民办幼儿园就读。 采用多种办法,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园。面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闵行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挖掘潜力,努力解决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入园问题。镇政府支持镇办企业投资办园,提供空置园舍,依法开办民工幼儿园;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承担本地区民办幼儿园的教养辅导任务;根据办学成本及农民工收入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目前,外来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各类幼儿园和看护点就读近2万人。今后将在区大型单位租赁房配置建设的同时,设置配套幼儿园或看护点。 内涵发展:让每一所优质园所“名有其实”近年来,闵行在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加强专家型园长队伍和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研究和实践,着力提升各级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成长平台,形成队伍培养梯队。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学历进修、岗位培训等途径,提高队伍专业化。其中,千名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被列入闵行区政府实事项目,有效助推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此外,还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立了各类专业评比,如3-5年青年教师参加的“希望之星”评比、中青年教师参加的“闵教杯论坛之星”评比、“学科带头人”选拔、名师工作站等,形成四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梯队。 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优质幼儿园的引领和辐射,闵行区建立了以示范幼儿园为市级课改试验基地、12所幼儿园为区级试验园、全区所有幼儿园都积极参与的课改推进网络。设立3个教研训基地,建立课程园本化实施与管理的服务与监督机制,以推进园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一日活动有效性为要求,开展教学工作飞行视导,引导园长注重常态、抓实基础,有效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深化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闵行率先完成上海学前教育网100%入网率,出现了一批访问量高、信息量大、特色凸显、深受家长欢迎的幼儿园网站。制定《闵行区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实现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面达标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实施项目驱动,助推办学水平提高。针对区域教师队伍增量大、差异大的特点,实施以项目驱动,如园际交流:“闵行与虹口学前教育城郊结对项目”、“闵行区幼儿园对口联动互进项目”、“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教师培养: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区骨干教师柔性流动项目、“为人、为师、为学”师德建设项目等。此外,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委托徐汇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管理天恒名都幼儿园,依托高校合作开办上海师范大学闵行实验幼儿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幼儿园,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学水平。 规范引领:让每一所民办园所“办有其方”闵行区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纳入到学前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做到既整合公民办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又凸显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特点,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党、工、团的组织制度、公民办园长的例会制度、民办董事长的年会制度、内涵发展的园际交流制度、规范管理的年检制度及办学等级评定制度等。 实施扶持政策,促进民办园所发展。闵行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解决民办幼儿园办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帮助和促进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学层次。对民办幼儿园接收公建配套划区内的幼儿,按照招收小区生的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奖励优质民办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一次性奖励10万元,区级示范幼儿园一次性奖励15万元;启英幼儿园被市社团局评定为规范建设5A级民非组织,获奖励15万元。 统筹师资队伍,提升民办教师水平。建立公民办教师统一管理机制,将民办师资队伍纳入到公办师资队伍建设上来,提供教师和三大员培训、落实职称评定、课题申报和评审、评选先进等机会。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在民办园任教期间,其身份不变;民办园教师参加公办园公开招聘后一经录用,其在民办园的工龄、教龄可以连续计算。 2009年,全国民办学前教育管理研讨会在闵行召开,区教育局局长竺建伟所作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专题报告,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并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发表,民办学前教育机制创新成为闵行区教育的一大亮点。 画外音: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与政府的决心和支持力度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学前教育任重道远面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闵行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呈现出扩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何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资源,是政府需要思考和妥善应对的问题。分管学前教育的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朱越说,闵行区将在现行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科学定位,精心规划,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和加大体制创新,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入园机制 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导入,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就读幼儿园的比例持续上升,闵行区为了有序解决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入园高峰困难的策略,拟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闵行区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申请就读幼儿园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化解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基本保障常住人口子女的相对就近入园。 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闵行区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建配套民办幼儿园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协调发展,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益性,满足居民对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和多元选择的需要。 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闵行区、镇两级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的比例。积极研究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比例、投入绩效的监管与评估,保障投入效益。探索建立民办幼儿园非营利机制,统一民办幼儿园财务管理。 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督导评估机制 闵行区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学前教育中的职责,统筹区镇两级管理,加大教育督导评估力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政策咨询、资质评估、人才服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形成社会监督、政府督导、第三方评估、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评估体系。 实施闵行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实施项目项目一:保证教育公平,满足入园需求,实现学前教育及看护全覆盖。 项目二:重视早期教养,提高早教质量,保证科学育儿指导普及率。 项目三: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供给。 项目四:创新用人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项目五:注重内涵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 项目六:激发办学活力,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项目七:确保财政投入,加强经费管理,提高公共财政使用绩效。 项目八:统筹区域管理,明确政府职责,实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督导评估。 画外音: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落脚点在于造福百姓,方便市民,有益社会。 一项瞩目的“试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探索闵行区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旨在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创新学前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对学前教育优质、多元选择的需求,形成具有成功经验和典型意义的区域成果,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这项光荣任务落到闵行区身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闵行区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信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国家以及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了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提出,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科学性”,要“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可见,构建合理、高效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是时代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闵行区在学前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张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区域学前教育呈现出体制多样、机制灵活、持续发展的新局面。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学前教育方面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由生育高峰及人口大量导入等因素所带来的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缺乏,总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性矛盾的客观存在,使得区域现有的教育资源分布与配置仍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三是现有的政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机制、用人机制等还不完善。因此,只有通过教育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才能保障学前教育和儿童的健康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要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创新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与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具有闵行特色的公平、普惠、多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项目实施计划三年完成,主要分为项目筹备与启动阶段、项目推进与实施阶段、项目评估与调整阶段和项目总结评估阶段等四个阶段。 感言 以未来的名义竺建伟为儿童着想,这是一种使命。近年来,闵行区学前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的思路引领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统筹规划中,初步形成了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将切实加强和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公共责任,继续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不断探索公平、普惠、完备、高水平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普及。 儿童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全面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探索公平、普惠、完备、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和层次迈进。继续通过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教育内涵、拓展优质资源、提升教育品质,通过对口联动、城郊结对、柔性流动、委托管理等方式,以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为目标,力争经过4—5年的努力,在全区形成市示范性幼儿园、区示范性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的优质办学格局,使闵行区实现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发展。 让我们以未来的名义,竭尽全力,为每一个适龄儿童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为培育祖国的未来而奉献我们的热情和智慧。 (文见《文汇报》2011年3月28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