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发展“开路”——写在全国部分知名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第24届年会在上海市向明中学举行之际年会概貌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0-9-30 8:15:00 人气:
2010年9月26——29日,全国部分知名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第24届年会在上海市向明中学(浦江校区)举行。 这是一次以课改探索为主题,跨地区中学教育思想碰撞的盛会,对办学的走向将产生影响; 这是一次以联合体年会为平台,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各成员校之间学术交流和校际联系,增进成员校间的友谊,促进各成员学校不断发展将发挥作用。 年会主题1、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减负增效,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重点内容●上海市教委和卢湾区有关领导,结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别就上海市和卢湾区的教育现状做概要性的介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就如何深化学校创造教育,提升学生发展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素养,切实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等作演讲。 ●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向大会作《创新,铸就学校品牌》的专题交流,介绍近三十年来探索创造教育的历程、成绩与经验,并着重探讨创新与铸就学校品牌的关系。 ●校长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年会两项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专题交流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 芮仁杰党中央提出创建国家人才创新体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育管理者,站在时代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具备国际发展的视野,超越常规思维的模式,审视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 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依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构建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学校教育的再创新,向明中学近年来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孵化创造性后备人才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就是为学生成才创造多种必备条件。一般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三个维度:即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技能及实践活动。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后备人才的启蒙教育,立足在创造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创设多种创造实践氛围,提升学生科学创造素养。 ——搭建管理平台 建造“协会楼”,建立“向明中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协会”;成立“世界青少年创造发明培训基地”;创办“小小卡文迪什实验室”;命名“黄曾新创造发明工作室”、“臧己相机器人工作室”;引入“上海创造教育培训中心”,聘请校外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团。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持续十年主办向明“前进杯”科技知识邀请赛;承办一年一度“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及夏令营活动和两年一度“国际青少年经贸模拟大赛”;设立学生科学论坛、科学家讲坛、“创新·理想·成才”论坛;十年坚持学生创办《向明语文报》;学生会每年举办“向明之春”艺术节、向明科技创新节、“新风杯”篮球赛、爱心慈善大拍卖活动、升旗仪式主题宣传活动、“今天我当家”活动和建立学生自育机制等。 ——营造创造氛围??走进校园中央,大道上竖立的太阳能路灯、坪上磁悬浮喷水球等多件师生科技发明作品成为校园一景。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长廊,让学生油然产生一种成就感。设立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展览墙,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到世界科学发展的轨迹和顶级科学家的成就。设立成功校友墙,让学生领略学友成功风采,激励自身奋发的动机。布置一些有关创造教育的宣传铭牌,潜移默化地催发学生创造火花。这些活动,绝大部分都由学生自主组织管理、策划,让学生得到培养、教育和锻炼。向明学生的思维敏捷、活动能力强、见多识广等人格品质,与学校长年来坚持大面积创造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革传统课程结构架构多元新课程模式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多视点的教学方式,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在课程结构和模式上进行有效地探索。 ——学生品质教育课程化 我们提出了“实践中体验自我,感悟中塑造人格”的德育理念。确立“构建大德育文化,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德育目标;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以诚信责任感恩教育为根本;以绿色生命心理教育为基础的德育内容项目化、德育项目课程化的课题研究;组织编撰《向明德育读本》,培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让德育课程系列化、德育手段网络化、德育形式多样化,着力探究德育工作有效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在坚持丰富多彩、风风火火的德育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注入理性思辨的德育形式,培养具有理想高远、人格健全的创造性人才。 ——建立多元课程体系 “聚焦课堂,激活教学,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新教学理念,在学校创造教育的背景下,构建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框架。 学校课程构建为三大课程类型、十大学科群模块,近百门课程。三大类型课程:基础类认知型课程、研究类拓展型课程、实践类体验型课程。十大学科群模块:自然科学类学科、社会人文类学科、网络信息技术类学科、语言工具类学科、艺术鉴赏创意类学科、健身休闲类学科、志愿者公益性实践类活动、社会考察性实践类活动、主题教育性实践类活动、自育管理性实践类活动。学校课程构建原则是:知识积累与能力锻炼相结合、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相结合、现实教学与理想目标相结合、基础与拓展提高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 ——践行新课改理念 将二期课改精神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配套,进一步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抓标准,抓规范、抓课堂。所谓抓标准,就是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结合向明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要求,制定向明中学各学科分层次教学标准(简称《向明标准》),使教师教学备课、测验有准则可依,教学管理有准则可量。同时,制订《向明学生素质培养基本目标》和《向明高中阶段学生成长基本任务》,明确规定学生11大任务,必须完成8项才算合格。抓规范,就是制订教师教学常规守则,强制遵守16条禁令,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做学生满意的老师,是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之一。由学生会、团委发起,学生自主举办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评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进行表彰,让大家讨论新时期什么样的老师才受学生欢迎。为了减负,我们提出“教师负担加重一点,学生负担减轻一点”的口号;在高一年级强制实行教辅材料不允许进课堂、学生作业由教师命题、学生学习困难老师负责指导;同时,严格规定作息时间表,每天减去一节课,分两个时间段,进行体锻;将一天两次学生体锻时间纳入课表,接受学生监督;每周五下午高一、高二进行协会、社团活动,纳入课表,双休日不补课不增加学生负担。抓课堂,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的学习、研讨、实践,纳入教师校本培训课目;注重规范备课、规范上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形成“三精三实二活”课堂教学特色,即精心设计教案、精心组织教学、精讲活用;教学目的切实、教学方法求实、教学效果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在此前提下,进一步落实了“三个融合,三个优化”的更高的教学要求,即:把创造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德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把STS思想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根本”的课堂互动式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之于心理教育方法,创设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 第二,构架多元课程,建设特色精品课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它包含“教材(含教学大纲)、实验手册、自主实验室(或网络)、学习资料包(或软件包)”四位一体的多元学习源,为学生的未来设计课程,将学生学习的平面立体化、学习的时空扩大化、知识接受的信息源多元化。拓展性研究类课程的开设,从原来因师资而开设课程,转变为因学生发展需求、因学校发展特色而开设课程,建设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符合创造力培养的校本特色精品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自主创新实验室。譬如科学与艺术探索中心,开设《科学与艺术整合》、《科学》两门课程;组建相应的四个自主实验室;创造发明工作室,开设《创造思维和发明》、《自创性研究方法论》两门课程;组建两个实验室、一个展示厅;机器人工作室,开设《机器人控制与建模》课程,建立机器人实验室和活动室等,同时配合组建相应学生社团协会,参加相应的各类比赛活动,将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社团协会活动和各级竞赛联成一个整体,并纳入教研组学科建设范畴,将学业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特色精品课程建设而上升了一个台阶。同时,依托高校和研究所一起创建一批适合未来人才发展的现代实验室。 第三,研究性学习进入长效管理。拓展性与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课程框架建构时,合为拓展性研究类课程,其范围包含认知型基础类课程之内的提高部分和之外的拓展部分,学习方法是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为出发点,选修相应课程,经过数年努力,我们对这类课程的管理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一个学习发展链。近几年来,我们学生数百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申请,百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近百项成果获国际发明大奖,充分说明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探究的成效。 二十多年的向明创造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特别是自上海市高校开展自主招生工作以来,向明中学表现出色,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被提前选拔进入知名高校。今年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4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提前被著名大学录取,与去年相比又有大幅度提升。 联合体成员18所学校简介全国部分知名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成立于1986年,目前拥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会员校。联合体在加强各校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解和友谊的过程中,不断致力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壮大,不少学校已经成为各自省、市基础教育的佼佼者或领头羊。 上海市向明中学是沪上百年名校,地处上海市商业经济文化中心城区,与淮海路商业街毗邻。学校由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建。解放后改名为向明中学,195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坚持全面发展,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才能,造就四有人才”的办学思想,开展了中学创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提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造教育为重点的,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向明创造教育课程框架,从而形成“基础+特长→创造”的办学特色。 2009年,向明中学在闵行区浦江镇设立浦江校区。学校采用“一校两部、互补联动”的管理模式,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制学生。学校还设立国际部,招收一批外籍学生。 吉林省实验中学始建于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以省域冠名的初高中兼备的完全中学,是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河北省实验中学),创建1948年9月,是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广东省实验中学是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省级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天津市实验中学创建于1923年,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之一。 重庆市巴县中学创建于1907年,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政府所在地鱼洞,是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确认的重点中学。 鞍山市第一中学系辽宁省重点中学、全国名校。创建于1923年,1980年被评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2年首批首家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2003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是国家基础教育中心首座基地校。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创办于1924年,原名为“同安公立初级中学”(简称同安中学或同中),爱国侨领陈嘉庚为永久校董。1952年定名为“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1999年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验收。2004年划归为厦门市直属学校。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建于1760年。1928年扩办为市立中学,1950年定名为江门市第一中学,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心远中学创建于1901年,与天津南开、长沙明德同为当时中国三大私立名校之一。1953年中学改市级建制,成为教育部在全国重点联系的30所中学之一。 陕西省西安中学是陕西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创建于1907年。 昆明市第一中学是云南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创建于1905年。 河南省实验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单位,是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昆明市实验中学由原昆26中和昆15中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设备一流,具有雄厚的基础教育和艺术教育实力的完全中学。 辽宁省实验中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于1949年5月4日,享有“辽宁第一校”的美誉。 山东省实验中学是省级重点高级中学,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成立于1948年10月。 山西省实验中学是山西唯一一所直属省教育厅管理的省级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山西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资格的中学。 (文见《文汇报》2010年9月26日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