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抓住新教师成长的黄金期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0-25 9:28:00 人气: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黄佑生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着年龄老化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地在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把他们输送到农村学校。这批年轻教师大多是百里挑一甚或是千里挑一的“好苗子”,做好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农村教育能否决胜未来的关键。笔者在湖南省5个市州的10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调研中深切感受到:有了“好苗子”,还需精心培养。

“好苗子”要“富养”

年轻教师培养就如同农民兄弟育苗,要让“好苗子”适应力强、发展势头好,首先就要“富养”苗子,在肥沃的土壤(指优质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规范的平台和较高的起点。

此次调研的农村地区的县及乡镇都有这样的规定: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任教。此举意在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也让新教师得到锻炼,但实践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羽翼未丰”,一进入教育领域就成长在农村学校、边远山区学校等相对贫瘠的土壤中,这些学校是否具备年轻教师专业奠基和职业发展的环境?是否具备充分催发其潜能的平台?

这让笔者想起了农民育苗。种子生根发芽成为苗子的时候最需要优质的养料,土地越肥沃,长出来的苗子就越茁壮,移栽后成活率就越高,生长的势头就越好。反之,在贫瘠的土地上成长的幼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正常生长,甚至有可能夭折。年轻教师的培养就如同农民兄弟育苗,要让“好苗子”适应力强、发展势头好,首先就要“富养”苗子。在肥沃的土壤(指优质学校)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规范的平台和较高的起点,让他们博采众长、养精蓄锐,当驾轻就熟后再“移栽”到农村学校。

笔者以为:在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培养上,可以实行“农村学校落户,优质学校(城区学校)培养,最后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办法。这样,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已是农村学校和边远山区学校的人,可以防止他们中途改弦易辙。在优质学校培养1至2年,又可以充分利用优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优势,缩短新招聘教师的培养时间,优化他们的成长过程。这就克服了年轻教师在农村学校专业发展滞后、个人成长缓慢的弊端,使年轻教师的成长更具可持续力,变“农村为城市培养教师”为“城市为农村培养教师”,有效缩小城乡师资队伍差距。

“好苗子”要配好向导

各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也存在着不均衡,同一时期输入的“好苗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学校的年轻教师呈现出了较大差距

有效的专业引导能缩短年轻教师的适应期,能使青年教师顺利进入第一次专业成长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学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并不均衡,同一时期输入的“好苗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之间呈现出了较大差距。原因在于,一些学校制定了不同种类的师徒结对制度,提出了师傅的帮扶要求和徒弟的成长目标及考核办法,这些学校的年轻教师普遍成长得又快又好,而有些学校没有培养年轻教师的氛围和相关制度,任由个人“闯荡”,这些学校的年轻教师普遍成长得慢。有些学校不是没有考虑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而是在本校根本找不到能为新教师引路的向导。本次调研的10个县区共有特级教师33人,其中城区32人,农村仅1人;高级职称教师中,城区教师占70.83%,农村教师仅占29.17%,优质教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学校。因此,培养新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区域内(县域内)优质教师资源。

目前,各地虽然也实行了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但本次调研发现支教人员大多为学校富余人员、刚大学毕业的教师和为评职称而谋求农村任教经历的教师,农村学校真正需要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没有进入支教队伍。因此,要形成一种常态工作机制,引导城区学校名师和骨干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且支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与农村学校年轻教师结成师徒,通过教学、教研、科研、讲座、讨论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指导,通过现场指导、QQ聊天、邮件、电话练习等进行交流研讨,让农村青年教师能及时得到名优骨干教师的指导。

“好苗子”更需铸师魂

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不仅要导教和研,更要导德。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对年轻教师的可持续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2009年,湖南省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最终上岗的教师还不到指标数的60%。可见,大学毕业生对农村教育的认同度较低。在调研座谈会上,相比中老年教师,刚毕业没几年的教师阐述的话题更多地与工作生活条件、教师待遇有关,喜欢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较,牢骚和抱怨较多,不安心在农村工作的情绪较浓。

教师职业需要奉献,最需要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笔者以为,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对年轻教师的可持续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在引导青年教师成长上突出了业务素质的导引,而忽视了师德的引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不仅要导教和研,更要导德。导德,就是指导教师靠言传身教熏陶和影响这些刚刚步入教育圣坛的年轻教师,使他们爱岗敬业。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把一批“好苗子”引入了农村教育,激活了农村教育一池春水,但他们是否愿意终身从教、能否安心扎根农村教育还是个未知数。除了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吸引优秀青年从教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师德培养,引导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扎根农村教育、终身从事农村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和教师待遇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更要把师德培养放在首位,要让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有切实的职业责任感、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8日第3版)